我想簽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就是在五陰,色、受、想、行、識當中,了知若色、若心,(色即色法,下面四位是心法。)都是因緣和合而生,因緣別離而滅,沒有一個主宰的實我可得。
法空者,於五陰法,了知當體全空。心經照見五蘊皆空,即是其義。只此法空之理,即是實相。由破無明,證實相,故曰度一切苦厄也。
法空:在五陰法,了知當體全空。《心經》中“照見五蘊皆空”,就是這個意義。這個法空的道理,就是實相。由於破除無明惑,證得實相,所以說“度一切苦厄”。
實相者,法身理體,圓離生滅斷常空有等相,而為一切諸相之本,最為真實,故名實相。此之實相,生佛同具。而凡夫二乘,由迷背故,不能得其受用。喻如衣裡明珠,由不知故,不免貧窮。非曰在迷凡夫與證真諦之二乘,無此理體也。
實相:就是法身理體,圓離生滅、斷常、空有等相,而為一切諸相的根本,最為真實,所以名為實相。這個實相,眾生與佛陀共同具備。而凡夫、二乘人,由於迷惑背離的緣故,不能得到實相的受用。比如自己的衣服裡有明珠,由於自己不知道的緣故,不免受貧窮之苦。不是說迷惑凡夫與證得真諦的二乘人,沒有這個實相理體。
悟者,了了分明,如開門見山,撥雲見月。又如明眼之人,親見歸路。亦如久貧之士,忽開寶藏。
覺悟的人,了了分明,如開門見山,撥雲見月。又如同明眼的人,親自見到歸家之路。也如同長久貧窮的人,忽然開啟寶藏。
證者如就路還家,息步安坐。亦如持此藏寶,隨意受用。悟則大心凡夫,能與佛同。證則初地不知二地舉足下足之處。識此悟證之義,自然不起上慢,不生退屈。而求生淨土之心,萬牛亦難挽回矣。
證悟的人,如同順路回家,止步安坐。也如同手持這個寶藏,隨意得受用。說“悟得”,那麼有上根的凡夫,能夠與佛相同。至於“證得”,那麼初地之人尚不知二地之人抬腿落腳的地方 (凡夫證得實相談何容易) 。認識到“悟證”二字的意義與區別,自然不會生起增上慢,不生退屈之心。而求生淨土之心,就是萬牛也難以挽回了。
又凡鈔錄文字,必須諦審精詳,不可粗略了事。彌陀要解序,經成時大師節略,語句便不圓潤。而末後雲,不敢與二翁競異,亦不必與二翁強同,譬如側看成峰,橫看成嶺,縱皆不盡廬山真境,要不失為各各親見廬山而已。時師略去此譬,不必與二翁強同之必字,訛作敢字,便成我慢自大,藐視二翁。意中便有二翁所注違經,不敢依從之義。並與下譬相反。實為冤誣蕅益,貽誤後學,讀之令人痛心疾首。
又者,凡是鈔錄文字,必須要諦審精詳明確,不可以粗略馬虎了事。《彌陀要解序》,經過成時大師的節略,語句便不夠圓潤。而最後說:“不敢與二翁競異,亦不必與二翁強同,譬如側看成峰,橫看成嶺,縱皆不盡廬山真境,要不失為各各親見廬山而已”。成時法師略去了這個譬喻,“不必與二翁強同”的“必”字,錯用為“敢”字,就成為我慢自大,藐視蓮池、幽溪二位大師了。語意中就有蓮池、幽溪大師的註解違背經義,不敢依從的意思。而且與下面的譬喻相反。實在是冤枉誣諂了蕅益大師,貽誤後學之人,讀後令人痛心疾首。
今之時,是何時也。南北相攻,中外相敵。三四年來,人死四五千萬。自有生民以來,未聞有如此之慘悽者。又復風吹,水衝,地震,瘟疫,各處頻頻見告。又兼水旱,不一年中,每兼受其災。諸物之貴,比昔幾倍。
現在這個時候,是什麼時候呢?南方北方相互攻打,中國外國互為仇敵。三四年來,人死了有四五千萬。自有人類以來,從未聽說過如此的慘悽啊!又有風吹、水衝、地震、瘟疫這些自然災害,各個地方,也頻頻見告。又兼水災旱災,不到一年中,每每兼受幾場災害。物價之貴,比過去貴了將近一倍。
當斯時也,幸而得生,敢不竭力專修淨業,以期往生淨土乎。敢以幸得之身,遊逸其志,不註定一法,而泛泛然致力於不契時機之法門乎。倘或一息不來,而欲再聞如此之徑直法門,恐無有如是之僥倖也已。
在這個時候,幸而還活著,怎敢不竭盡全力來專修淨業,以期往生淨土呢?怎敢以萬幸得到的人身,遊樂放逸自己的志向,不注重固定在一個法門,而泛泛然想致力於不契時機的法門呢?倘若一口氣不來,而想要再聽到如此直接的法門,恐怕沒有這樣僥倖了啊!復永嘉某居士書六
( 光) 既無學問,又無色力。若說話過多,目即發赤,而難觀字矣,何可講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