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簽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可以掐珠,只能憑心記。如果一次記十句困難,可以分為兩氣,那就從一至五,從六至十,如果這樣念還是感覺費力,可以從一至三,從四至六,從七至十,作三氣念。念得清楚,記得清楚,聽得清楚,妄念便無處著腳,一心不亂,久而久之,應當自然可以得到了。須知這裡所說的十念,和晨朝十念,攝受妄想則相同,然而它的功用卻大不一樣。
晨朝十念,盡一口氣為一念。不論佛數多少。此以一句佛為一念。彼唯晨朝十念則可,若二十三十,則傷氣成病。此則念一句佛,心知一句。念十句佛,心知十句。從一至十,從一至十,縱日念數萬,皆如是記。不但去妄,最能養神。隨快隨慢,了無滯礙。從朝至暮,無不相宜。較彼掐珠記數者,利益天殊。彼則身勞而神動,此則身逸而心安。
晨朝十念,盡一口氣為一念,不論佛數多少。此以一句佛為一念。晨朝十念法,只有晨朝十念還可以,如果二十念、三十念,就會傷氣成病。此十念法則念一句佛,心知一句。念十句佛,心知十句。從一至十,從一至十,縱然一日念數萬聲,也是這樣記。這種辦法不但能除去妄想,最能養神。隨快隨慢,一點不滯礙。從朝至暮,無不相適宜。和掐珠記數這個方法比較,利益是天地懸殊的。掐珠記數則身勞而神動,十念記數則身逸而心安。
但作事時,或難記數,則懇切直念。作事既了,仍復攝心記數。則憧憧往來者,朋從於專注一境之佛號中矣。大勢至謂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利根則不須論。若吾輩之鈍根,舍此十念記數之法,欲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大難大難。
只是作事的時侯,或許難以記數,就可以懇切地一直念下去。作事完了仍然恢復攝心記數。那麼百千萬億念頭,都會匯歸於一句佛號中了。大勢至菩薩說:“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利根之人就不用說了。像我們這些鈍根人捨去這種十念記數法,想都攝六根,淨念相繼,真是太難太難了。
又須知此攝心念佛之法,乃即淺即深,即小即大之不思議法。但當仰信佛言,切勿以己見不及,遂生疑惑,致多劫善根,由茲中喪,不能究竟親獲實益,為可哀也。
又必須知道這個攝心念佛的方法是既可以淺,也可以深,既可以小也可以大的不思議的方法。我們應當仰信佛言,不要以自己的知見達不到,就心生懷疑和疑惑,使多劫善根因疑惑而喪失,不能究竟親自獲得實際利益,這實在是悲哀啊。
掐珠唸佛,唯宜行住二時。若靜坐養神,由手動故,神不能安,久則受病。此十念記數,行住坐臥皆無不宜。臥時只宜默唸,不可出聲。若出聲,一則不恭,二則傷氣。切記切記。
掐珠唸佛這個方法,只適用於行走和站立這二種時候。如果靜坐養神,由於手動的緣故,不能夠安神,久而久之就會受病。這個十念記數,行住坐臥都非常適宜。只是臥時只適合於默唸,不可出聲念。如果出聲念,一來不恭敬,二來傷氣受病。這是要切記切記的。
居士以年將半百,身系樊籠,素未參尋知識。倘欲即生了脫,但當專主淨土一門。金剛法華,且先置之度外。待淨土大通,一心已得後,再行研究不晚也。若此刻便即從事,恐智力不給,得彼失此。一法未精,二利鹹失耳。
你已經快五十歲了,身在世俗羅網中,一向沒有參訪尋求善知識。倘若想要在這一生了生脫死,就應當專門以淨土法門為主。《金剛經》、《法華經》,暫且先置之度外。等待淨土法門通達、一心已得之後,再來研究也不晚。如果現在就來學習《金剛經》、《法華經》,恐怕智慧力量不夠,得彼失此。一個法門都沒有精通,唸佛和研習經書的利益也都得不到。
揀魔辨異錄系禪宗。深通教理者尚不易知,況居士乎。凡禪宗典章,概勿研究。以禪宗意在言外,若按文解義,則錯會佛法,以善因而招惡果。
《揀魔辨異錄》是禪宗的書。深通教理的人尚且不容易了知,何況是你呢?凡是禪宗的典章,一概不要研究。因為禪宗,用意在語言之外,如果按著文字理解意義,就會錯會佛法,以善因而感招惡果。
釋氏稽古略,乃記事之書,而以禪宗為主。凡屬此種言句,皆當置之勿究可也。吾常謂欲得佛法實益,須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則滅一分罪業,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則滅十分罪業,增十分福慧。若全無恭敬,雖種遠因,其褻慢之罪,有不堪設想者。
《釋氏稽古略》,是記事的書,但以禪宗為主。凡是屬於這種言句典章,都應當放在一邊不要研究。我常常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