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簽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有罪過。不可不知。繞念一半,即坐默唸,約一刻,又出聲念。念畢跪唸佛十聲,觀音勢至清淨大海眾各三聲。然後念發願文。在家人恐室小難繞,則立跪坐念,皆須按己精神而定。正不必令他人為立法則也。
西域最注重圍繞 (這種修行方法) 。我們這裡也把圍繞和禮拜一同實行。若從東至北至西至南,這是反繞,有罪過。不可不知。繞念一半,就坐下來默唸,大約一刻鐘功夫,再出聲念。唸完後跪在佛前,唸佛十聲,觀音、勢至、清淨大海眾菩薩各三聲,然後念《發願文》。在家人如果屋子小難繞,則立念、跪念、坐念都可以。都必須根據自己的精神而定,不必讓他人為自己訂立規矩。
念而無念,無念而念者。乃唸到相應時,雖常唸佛,了無起心動念之相(未相應前,不起心動念念,則不念矣)。雖不起心動念,而一句佛號,常常稱念,或憶念。故云念而無念,無念而念也。
念而無念,無念而唸的意思,是念佛到相應的時候,雖然始終在唸佛,卻完全沒有起心動念之相(在沒有唸到相應之前,不起心動念來唸佛,就等於是沒有在唸佛)。雖不起心動念,而一句佛號,常常稱念,或者憶念。所以叫做念而無念,無念而念。
無念,不可認做不念。無念而念,謂無起心動念之念相,而復念念無間。此種境界,殊不易得。不可妄會。
無念,不能當成是不念。無念而念,是指沒有起心動念的念相,而心中在唸念不間斷地念佛。這種境界很不容易得到,不可以錯誤領會。
觀想一法雖好。必須了知所見佛像,乃屬唯心所現。若認做心外之境,或致著魔發狂。不可不知。唯心所現者,雖其像歷歷明明,實非塊然一物。若認做外境,作塊然實有,便成魔境矣。
觀想念佛一法雖然好。但必須清晰地知道所見到的佛像,是唯心所現的。如果當成了心外的境界,或許會導致著魔發狂,不可不知。唯心所現,就是指雖然佛像歷歷分明,然而並不是實實在在的一個形體。若將見到的佛像認做是外境,認作有形的實體,便成魔境了。
閤眼開眼,但取合宜可也。兼持觀音聖號,甚有恃怙。一切人皆宜如此修之。作事時,不能念茲在茲者。以未到一心不亂境界,則心無二用,難免間隔。苟能常存覺照,亦無所礙。
閉眼唸佛、還是睜眼唸佛,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決定就可以了。 (每日唸佛) 兼持觀世音菩薩聖號,會得到很大的依靠庇佑,一切人都應該如此來修持。做事情的時候,不能夠念念在佛號上,是因為沒有到一心不亂的境界,那麼心無二用,難免就有間雜隔斷。 (這種情況下) 只要能夠常常存有覺照,也沒有什麼妨礙。
人須各守本分。汝上有祖母父母,下有小弟妻室。而且職業極閒,最易修持。不於此境,真實用功,而妄欲出家修行。汝出家有此好機緣,專心辦道乎。不知出家有出家之事,誰能一事不理。即如光了無一事,亦幾終歲長忙,無暇專心念佛。況其餘者哉。祈隨分隨力修持,勿作分外之想,則幸甚。
人必須各守本分。你上有祖母父母,下有小弟妻室。而且職業很閒,最容易修持。不在這個環境中,真實用功,而妄想要出家修行。你出家有你現在這樣的好機緣,專心辦道嗎?殊不知出家有出家的事情,誰能夠什麼事都不管。即便像我一件事也不管,也還是幾乎整年都在忙,沒有空專心念佛,何況其餘的人呢?祈望你隨分隨力地修持,不要作分外的妄想,那麼就非常慶幸了。復馬契西居士書六
修行之人,要息心靜養。汝名靜庵,何不顧名思義,一味無事找事,弄得一切人討厭。自己胸膈膨脹,頭暈神疲。再不自重,必致吐血。輕則便成廢疾,重則或致隕命。反貽 (y i) 人謂汝學佛修行,不唯無益,而反受損。
修行的人,要息心靜養。你法名為靜庵,為什麼不顧名思義,而要一味地沒事找事,弄得一切人都討厭你,也弄得自己胸脹頭暈,精神疲倦。如果再不自我保重,必定導致吐血。輕則成為殘疾,重則或許導致喪失生命。反而給人留下話柄,說你學佛修行,不但沒有利益,反而受到損害。
從茲一班無知,遂謂佛法之咎。因之誹謗阻遏,斷人善根。不知由汝不依佛教而行之所致也。汝須自知好歹。修行要各盡其分,潛修默契方可。
從此一班無知的人,就認為這是佛法的過錯,因此對佛法加以誹謗阻止,斷人善根。殊不知這是由於你不依從佛教而行所導致的啊。你自己必須知道好歹。修行要各盡自己的本分,沉潛修持,默契於心,方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