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簽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檢驗。由此,我們的根本良知,群聖的儒學薪傳,都得到了大大的彰明,以此繼承往聖而開啟來學。
其為功也,與天覆地載之功相等。彼廢經者,是何異欲廢天地覆載而自立乎。其不知事務也甚矣。循是而求之,舉凡希聖希賢,治國親民之道,無不一一若指諸掌。不欲希聖希賢則已,若欲希聖希賢,則聖賢之道,自備具於吾心與吾身矣。
這個功德,與天覆群生,地載萬物的功德相等。那些要廢除十三經的人,就如同想要廢棄天地的覆載而自己單獨立於世間啊!這些人不知事務,也太厲害了吧!遵循這些義理而尋求,凡是仰慕效法聖賢,治理國家,愛撫民眾之道,沒有不能瞭如指掌的。不想要仰慕效法聖賢也就罷了,如果想要仰慕效法聖賢,那麼聖賢之道,自然具足在我心與我身啊!
爾雅之所訓釋,乃諸經之總注,俾若文若義,悉得解了也。是則爾雅為解義之初步,而四書乃成始成終之總持法門也。
《爾雅》所訓釋的,是諸經的總注,使得無論文字義理,全都得以明解。所以《爾雅》是解義的初步,而《四書》是從始至終的總持法門。
再進而談其要義,則明德為本。而明其明德,又為從凡至聖,以人合天之關鍵。能明其明德,則內聖外王之道備矣。然欲明其明德,必須格去人慾之物,令淨盡無餘。庶即心本具之真知,徹底圓彰。
再進一步談論其中的要義,就是以明德為本。而彰明我們人人本具的光明正大之性德,又是從凡夫到聖人,將人事順合天道的關鍵。能夠彰明我們光明正大的性德,那麼內聖外王的法道就具備了。然而想要使其彰明,必須格除人的私慾,令私慾淨除究盡。使得即心本具的真知,徹底圓滿彰顯(即格物致知而明明德)。
而讀書之能事,只在此幾希間了耳。何等直捷,何等痛快。方知人皆可以為堯舜,夫婦之愚可以與知與能,乃真語實語。以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故也。
而讀書所能(達到)之事,就是在這細微之處(格除私慾,顯明良知,彰明性德)用功並實現的啊! (與透過窮盡天下事物之理而豐富自己的知識才算格物致知相比,格除私慾恢復本有的良知)是何等直捷,何等痛快。這樣我們就知道人人都可以成為堯舜,愚昧的男女可以知道並實行聖人之道,這是真實的話。因為人同此心(人人都本具有良知,卻被私慾所矇蔽而不得顯現受用),心同此理(去私慾,復良知,即得受用)的緣故。
欲世道人心,轉亂為治,反澆為淳,舍此則無術矣。不知施子唐子,以予言為然也否乎。然此且就世間法論,切勿謬謂並出世間法論也。至囑至囑。
想使世道人心,轉危亂為大治,反澆薄為淳厚,捨棄這些聖人之道,就沒有其它辦法了。不知施肇曾、唐文治,認為我的話對嗎?然而這只是就世間法而言(捨棄聖賢格致誠正修齊治平之法,則其他世間法均無能為力),千萬不要誤會,以為此言也包括出世間法(佛法廣大透徹,因果昭彰,較儒道之勸人背惡向善,安世淑民之功多多矣。重視儒學的同時更應重視佛法)。這是我懇切的囑咐。注:【十三經】儒家的十三部經書,即《易》、《書》、《詩》、《周禮》、《儀禮》、《禮記》、《春秋左傳》、《春秋公羊傳》、《春秋穀梁傳》、《論語》、《孝經》、《爾雅》、《孟子》。其形成過程為:漢 立《詩》《書》《易》《禮》《春秋》於學官,為五經; 唐 加《周禮》《儀禮》《公羊》《穀梁》為九經;至 開成 間刻石國子學,又加《孝經》《論語》《爾雅》為十二經;宋 復增《孟子》,因有十三經之稱。以大乘入楞伽經斷食肉品誡神勿享肉食序(代安徽黟縣盧智睿居士作)
謹按佛說,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由罪福因緣,輪迴六道。若不力修戒定慧,以期斷盡貪瞋痴。及生信發願,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則無由出離。
按照佛所說,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由於罪福因緣,輪迴六道。如果不努力修習戒定慧,以期斷盡貪瞋痴。以及生信發願,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就沒有辦法出離。
是則我與水陸飛行,及六道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無不各各彼此互為父母兄弟妻妾兒女朋友親戚。無不各於未來,得聞佛法,修戒定慧,斷盡煩惑,圓成佛道。
所以,我與水陸飛行,以及六道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無不各各彼此互相成為父母、兄弟、妻妾、兒女、朋友、親戚。無不各在未來,得聞佛法,修戒定慧,斷盡煩惑,圓成佛道。
以故如來敕諸弟子,戒殺放生,勿食諸肉。然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