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路偷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家有著不同的情況和與中國的關聯。
1. 英國:當時的英國已經完成工業革命,在全球處於領先的殖民霸主地位。看到中國興起洋務運動,一方面英國想透過向中國輸出技術和裝置,獲取更多的經濟利益,把中國變成其商品傾銷地和原料供應地;另一方面又擔心中國透過學習西方真的強大起來,威脅到其在遠東的利益,所以在技術輸出上有所保留,還時常利用不平等條約對中國的洋務事業進行干涉,試圖掌控中國近代化的發展方向,維持其在華的優勢地位。
2. 法國:法國同樣是西方列強之一,有著較強的工業實力和海外擴張野心。對於中國的洋務運動,法國既想參與其中,分享中國市場的利益,比如透過向中國出售軍事裝備、工業機器等獲取高額利潤;又在觀望中國能否透過洋務運動實現自強,權衡是否要調整對華的外交策略和經濟滲透方式,同時也關注著中國洋務運動與其他列強在華利益爭奪的情況,以便更好地維護自身在華權益。
3. 美國:美國在當時正忙於國內的南北戰爭,但也沒有忽視中國的洋務運動。美國希望在中國的洋務過程中,能找到商業機會,推銷自己的工業產品,尤其是一些新興的工業技術和裝置。同時,美國也看到中國在努力探索自強之路,試圖透過文化、宗教等軟手段滲透中國,培養親美勢力,影響中國洋務運動的走向,使其朝著有利於美國在華利益的方向發展,為後續進一步擴大在華影響力做準備。
4. 日本:日本在當時也面臨著西方列強的壓力,正處於明治維新的前夕,對中國的洋務運動十分關注。一方面,日本從中國的洋務運動中借鑑學習一些西方技術引進、近代企業創辦等方面的經驗,為自己即將開展的明治維新做準備;另一方面,日本又將中國視為潛在的競爭對手,想著等自己強大起來後,要在東亞地區與中國爭奪資源和勢力範圍,所以在關注中國洋務運動成效的同時,也在加快自身變革步伐,提升國家實力。
5. 俄國:俄國向來對中國有著領土等方面的野心,在看到中國開展洋務運動後,一方面表面上與中國進行一些軍事、工業等方面的合作,出售一些武器裝備、技術裝置給中國;另一方面卻利用中國忙於洋務、應對內部危機的時機,繼續蠶食中國的邊疆領土,擴大其在遠東地區的勢力範圍,同時關注中國透過洋務運動增強的軍事力量對其在華利益和邊境安全的影響,調整對華的戰略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