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路偷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復琢磨,參考了一些洋人技師帶來的國外先進工藝資料,又結合自己以往的手藝經驗,提出了一種改進的鍛造方法。經過試驗,採用這種新方法制造出來的零件,強度完全符合標準,而且生產效率還提高了不少。這件事讓工坊裡的主管和洋人技師都對阿才刮目相看,還給他獎勵了一些工錢。
隨著在工坊裡工作的時間越來越長,阿才接觸到了更多的西方先進技術和理念。他發現,西方的工廠管理模式很是科學,分工明確,有嚴格的生產流程和質量檢驗環節,不像他們以前手工作坊那樣隨意。於是,阿才便向工坊主管建議,能不能借鑑西方的工廠管理模式,對工坊進行一些改進。主管覺得他的建議很有道理,便採納了一部分,開始在工坊裡劃分不同的生產小組,明確各小組的職責,加強質量檢驗,果然,工坊的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都有顯著提升。
除了在工坊裡工作,阿才還結識了一些同樣對洋務運動充滿熱情的年輕人,他們有的是新式學堂裡的學生,有的是其他工廠的工匠。大家經常聚在一起,交流學習西方技術的心得,探討如何更好地推動洋務事業的發展。有個叫李明的學堂學生,懂的洋文和新知識比較多,他經常給阿才他們講一些西方的科學知識,像物理、化學原理在工業生產中的應用等,阿才聽得如痴如醉,感覺自己開啟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門,也越發覺得自己要學的東西太多了。
然而,洋務運動的推進也並非一帆風順,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面臨著諸多的阻力和困難。一方面,傳統的守舊勢力對洋務派學習西方的做法極為不滿,認為這是違背祖宗之法,是“崇洋媚外”的表現,他們在朝堂上彈劾洋務派官員,在民間也散佈一些反對洋務的言論,蠱惑人心;另一方面,西方列強雖然表面上願意向中國輸出技術,但實際上卻處處提防著中國真正強大起來,在關鍵技術和裝置的引進上設定諸多障礙,抬高價格,甚至提供一些已經落後或者有缺陷的技術。
阿才所在的工坊也受到了這些問題的影響。有一次,工坊從國外訂購了一批先進的機床裝置,原本說好的交貨時間,卻遲遲不見裝置運來。後來一打聽,原來是西方的供應商故意拖延,想趁機抬高價格,索要更多的好處。工坊主管四處奔走,託關係、找門路,好不容易才把裝置運了回來,可運回來後一檢查,發現有幾臺裝置存在一些故障,洋人技師又不肯好好幫忙維修,說是要額外支付高額的維修費用。阿才他們看在眼裡,氣在心裡,可又沒辦法,只能自己摸索著去修理。
同時,民間一些守舊思想嚴重的人也對工坊裡的工匠們指指點點,說他們是在學洋人的“歪門邪道”,忘了本。阿才的父母一開始也很擔心,怕他在工坊裡惹上什麼麻煩,勸他要不還是回來繼續做老本行算了。阿才卻不肯放棄,他耐心地給父母解釋洋務運動的意義,說只有國家強大了,大家才能過上好日子,自己做的這些事都是為了讓國家能自強起來,父母雖然不太懂,但看著阿才堅定的樣子,也只能無奈地嘆氣,由著他去了。
在這樣的困境中,阿才和他的同伴們依然沒有放棄努力。他們一邊克服著技術上的難題,一邊積極向周圍的人宣傳洋務運動的好處,試圖改變大家的觀念。隨著時間的推移,工坊生產出的槍炮等武器裝備逐漸裝備到了新式軍隊中,在一些地方的防禦作戰中發揮了作用,讓人們看到了洋務運動帶來的實際成效,對洋務的反對聲音也漸漸小了一些。
阿才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成長,他從一個只懂傳統手藝的學徒,變成了一個熟悉西方先進技術、有著創新思維和管理理念的工匠能手。他的名聲也在城裡傳開了,不少工坊都想請他去幫忙指導,甚至還有一些外地的洋務企業聽聞了他的事蹟,向他拋來了橄欖枝。
但阿才並沒有被這些所迷惑,他心裡始終惦記著自己所在的工坊,想著要繼續在這裡為洋務事業貢獻力量,把工坊發展得更好,製造出更多精良的武器裝備,培養出更多優秀的工匠人才。他還想著,等以後有機會了,要把自己學到的這些知識和技術傳播到更多的地方,讓全國都能透過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強大起來,不再受列強的欺負。
在國內,像阿才這樣的普通工匠、工人以及眾多投身洋務運動的有識之士,都在各自的崗位上,為這場自強探索付出著努力。他們或許身份低微,但卻有著一顆熾熱的愛國之心,透過學習西方技術、創辦實業等方式,一點一滴地推動著國家朝著自強的方向邁進,為中國近代化的程序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在國際上,各國也都關注著中國洋務運動的興起以及中國的局勢變化,不同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