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音0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動不退,你所修的功德就不容易退轉。
《淨名經》雲:“諸佛解脫,當於眾生心行中求。”這樣講好了,我們這一念心為什麼叫不二法門呢?生死輪迴是它創造出來的,菩提功德也是它創造出來,所以你成佛以後叫做圓滿菩提、歸無所得。其實,你成佛以後,所有的東西都不是法門給你,也不是佛陀給你的。他們只是引導你,把你自己的東西開顯出來而已。
諸位!你心裡面沒有的東西你不會出現的,不管是現在,還是未來。你說,欸,我今天會墮落到輪迴是他害的。不對!他只是個助緣,你一定有自己的內因,你一定自己有攀緣心、有煩惱。所以,煩惱是我們的心創造出來的,諸佛解脫也是由我們一念心性本自具足所創造出來的。結論:“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從一念心性的角度,佛陀、眾生是平等的。
那麼智者大師講這三個概念是幹什麼?諸位!注意一個字就好。佛法界、眾生法界跟心法界,後面都有一個什麼?都有一個“妙”字。有沒有?這個就是生命的希望出現了。
當我們從眾生法界要到佛法界的時候,你有兩條路可以走:
第一個,你走因緣所生法這條路。我不走《法華經》,我先從斷惡修善,再修空觀,再發菩提心,我走其他的經典。這是走因緣的路,完全依從法力。我不啟動我內心的自性功德力,我把這個“妙”拿掉,從眾生法界到佛法界。那就修道多辛苦了,你很多的問題要面對了。
如果說我們今天把眾生法界跟佛法界找到一個很重要的平臺,就是心法妙,一念心性,那麼這個時候就是成佛的捷徑出現了。所以,我們要善用這個“妙”字!因為它可以把眾生法界跟佛法界搭上一個很關鍵的平臺。
也就是說,佛法界有它的因緣所生法跟一念心性。當然,佛陀的因緣所生法是非常殊勝的,那是他修六波羅蜜得到的。所以佛法界是一念的清淨心跟萬德莊嚴的結合,叫做佛法界。眾生法界是惑業苦跟一念心性的結合。心法界是無量無邊的妄想跟一念的心性的結合。所以,你如果撇開一念心性,把一念心性拿掉,完全從因緣所生法來修,那你就很難修行了,那你就變成從惑業苦要到功德莊嚴,那這個過程就很複雜了。
所以,本經的目的,天台宗的意思就是說,先把因緣所生法放下。佛法界我們不看,先看佛陀的妙字,是一念心性;眾生法界惑業苦咱們先不看,先看一念心性;我們眾生的一念心,妄想也先把它撥開,先不看,先看一念心性。那麼這個時候就是平等不二了,這條路就打通了,叫做心佛眾生三無差別。這個時候修行就簡單了。
我們看後面的蕅益大師的總結。
此經明九種相性皆入即空即假即中,汝實我子,我實汝父,一色一味,純是佛法,更無餘法。故知佛界最為無上。複次,餘經所明九相性不得入佛相性即空即假即中者,此經皆開方便,普令得入。又按其相性即是即空即假即中,不論引入,是故如來殷勤稱歎此《法華經》最為無上,意在此也。
本經的特點就是在說明九法界的相性。這個相性,簡單講就是後面會講到的十法界十如是,就是因緣所生法。眾生法界的因緣所生法當然重點在惑業苦了,只是它的輕重不同。它的重點就是,整個眾生法界的因緣所生法,從一念心性的角度來看,當體就是即空即假即中的中道實相,跟佛陀是沒有差別的。
所以,我們如果從眾生法界裡面找到那個“妙”字,那麼後果就是“汝實我子,我實汝父”。那我們跟佛陀是一家人,只是佛陀走在前面,佛陀是父親,我們是兒子。我們只要不放棄努力,遲早可以繼承佛陀的家業。
那麼,從一念心性的角度,一色一味都是佛法,那叫一個順逆皆方便,其他就沒有什麼方便法門了。一切法都是真實的,一切法都是開顯自性功德的因緣。
所以,我們選擇《法華經》,就是撇開了因緣法,從心性來修,這是捷徑。如果你放棄了心性,從因緣所生法去修,那你就糟糕了,那就不是《法華經》,那就非常複雜。就是說,從因緣裡面撥開來,從眾生法界找到心性,然後直通佛道。
“複次餘經”,就是其他的阿含、方等、般若。說明九法界的因緣法本來是不能夠直接契入中道實相的,而本經可以開方便門,普得悟入。就是說,不管你現在修什麼法門,你是持戒唸佛也好,你是修空觀也好,你只要跟《法華經》結合,《法華經》就能夠把所有的法後面加一個妙。你本來是持名,加上《法華經》,那就叫持名妙法;如果你是佈施,你加上《法華經》,叫做佈施妙法。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