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音0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種性的,就是菩提心。
人天我們就不談了,我們談出世法。出世法就是兩種人:二乘跟大乘。二乘種性人的特點,他的整個思想就是三個字:出離心。所以經典上說,二乘人對什麼事情就是“少事、少業、少方便住”,事情越少越好。他也不想多事。你跟他說修六度有多大的功德,他也不生好樂。他只是希望:我趕緊了生死、到涅盤寂靜,這樣子對我來說就大事已辦了。所以他的重點,“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我也不多求,我也不求功德莊嚴,我要的就是寂滅。好,那你既然這樣子,佛陀就“令一切歡喜”,就“為是說涅盤”。
當然,有一種人,他是比較主動積極,菩提心!他的心是安住在多事、多業、多方便住,“我不愛身命,但惜無上道。”就是,我不怕生死的痛苦,但是我要有功德可以追求;我為了追求功德,死都可以。好,你老人家不簡單,為你講大乘法!
總而言之,佛陀剛開始並沒有談到我們真如本性的自性功德力的開顯,只談因緣所生法,你修什麼因,成什麼果。為什麼呢?先滿足眾生的需求。這第一個概念。
子二、顯真實 分二
醜一、大事因緣
我設是方便 令得入佛慧
未曾說汝等 當得成佛道
所以未曾說 說時未至故
今正是其時 決定說大乘
我此九部法 隨順眾生說
入大乘為本 以故說是經
前面是為實施權,這以下正式開權顯實。就是說,佛陀設立的三乘的方便的道法,講四諦、十二因緣、六度,表面上來說叫做各得其所,表面上是佛陀鼓勵大家趨向涅盤、趨向六度的功德。這個是表面,其實佛陀真正的目的是“令得入佛慧”。
我們在剛開始講過,佛陀每一個法門都是兩種功能:一種是向外招感因果,一種是向內它會熏習真如。就是,你佈施的時候,一開始是有所得;但是你只要不斷地做下去,久了以後,你慢慢就知道,原來這個佈施重點不是得到快樂果報,而是成就一種佈施的善根,是成就那個內心的善根,因為內心的善根比外在的佈施的善業更重要。你時間久了會知道,就“令得入佛慧”,慢慢會從事修而自然地產生內觀。
本來每一個法都是有外在的因緣跟內在的理觀,但是佛陀剛開始,理觀這一塊隱而未說,並沒有說你可以從這個地方開顯自性的功德而成佛道。為什麼沒有講呢?因為“說時未至故”。當時的你們,你回憶一下你當初怎麼學佛的?障礙很重,善根也沒有成熟。就像一個乞丐,只要有一個地方住,有個東西吃,他也無所謂了。所以當時的因緣的確未成熟。
“今正是其時,決定說大乘。”現在因緣成熟了。為什麼講因緣成熟了呢?有兩個理由:
第一個,眾生障除根熟。經過長時間的因緣的拜懺、修福、修慧以後,大家都有目標,佛陀創造一個目標的假相。他說,沒關係,你辛苦一點,拼個今生,永作閒漢!你想想看,前面有一個涅盤寂靜的安穩等著你!所以大家就努力修學了。前面有一個淨土等著你!大家透過這樣的一種因緣果報的引導,就障礙消除,善根也成熟了。這第一個。
第二個,佛陀入滅時至。佛陀即將滅度,再不講,沒有時間了。所以叫“今正是其時”。
眾生善根也成熟,佛陀也即將滅度,所以佛陀決定不再遮遮掩掩,必須把內部的——就是每一個法門有外在的因果、有內在的自性——要把它講清楚了。
“我此九部法”,就是前面的這個九部,“或說修多羅”等等這些小乘的經法,是隨順眾生的因緣而說的,他的目的是“入大乘為本”,所以才為實施權的。當然,這個地方的重點就是開權顯實,“我設是方便,令得入佛慧。”這個就是佛法妙的地方,就是“日用而不知”。佛陀雖然沒有講,但是你慢慢慢慢這樣子修,很自然的,有所得心就淡薄。
“我設是方便,令得入佛慧。”我們可以測試一下,你自己檢查你自己就知道了,看你是不是真的在修行。如果你說,我這個人越修,有所得心越來越淡薄。我一開始是設定一個我來生要追求快樂的心來修行,但是我慢慢覺得這種追求快樂的心淡薄了,反而開始對內心的觀照加強了。恭喜你!你的方法對了,你有在用功。
如果說你越修行越執著,那你這樣子跟佛陀的設計不一樣。佛陀說:“我設是方便,令得入佛慧。”那表示你的修行有問題了。這樣,諸位!你們懂嗎?每一個法門,它的表面上都是會創造一些快樂的東西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