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音0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成佛的因緣而已了。
(十一)到於彼岸,名稱普聞無量世界,能度無數百千眾生。等覺。智慧內德,到於彼岸。化他恩德,最勝最廣。
等覺菩薩,蕅益大師用三個偈頌來把他做一個總結:
第一個,“到於彼岸”。這個是他智慧的內德,他能夠到達涅盤的彼岸。也就是說,他不管是分段生死還是變異生死,基本上結束了。這是指的他的內德。第二個,看他化他的恩德。“名稱普聞,無量世界”,這是表示他因緣廣大。第三個,“能度無數,百千眾生”,表示他的能力殊勝。所以他的因緣廣大,能力殊勝。
這樣講,他又能夠了脫所有的分段變異生死,又能夠有這麼殊勝廣大的功德跟這麼多度化眾生的因緣,那他跟佛陀差在哪裡呢?
經典裡面講一個譬喻,說等覺菩薩他剛好要回家,是一隻腳在裡面,一隻腳在外面,但是他的方向是回家的路,這叫等覺菩薩。佛陀也是一隻腳在裡面,一隻腳在外面,他是要離開家。佛陀沒有什麼回家這件事,佛陀只有度眾生。佛陀沒有所謂上求佛道,佛陀只有從空出假、度化眾生。等覺菩薩回家的時候,剛好一腳在內、一腳在外,所以兩個人就這樣相錯。也就是說,理論上等覺菩薩跟佛陀的功德是一樣,就差一個成佛的因緣,等待最後成佛的因緣。是這個概念。
這十三種功德,就是從一心三觀由淺入深而次第成就。先成就空觀,最後成就假觀,最後等待因緣。
二、淺深差別
(一)初地至六地,有相,有功用。
(二)六地至八地,無相,有功用。
(三)八地至十地,無相,無功用。
初地到六地,它的重點都是在修空觀,所以他帶相觀空。當然,他這個相可不是一般凡夫的分別的相狀,他這個相狀就像唯識學上說的:“發起初心歡喜地,俱生猶自現纏綿。”他破壞的是一種俱生的微細的執著的相狀。也就是說,在六地之前,他是不能離一切相的。他心中還隱隱約約有一些生滅的相狀、垢淨的相狀、增減的相狀,他是不能突破的。他還是有種對立相,要慢慢地突破,而且是有功用,他必須要如理作意。他要如理作意,他的觀行就增長;他要不作意,某種程度,在動中的時候他的觀行會稍微退失,一直到八地。
看六地到八地。到了六地,當然以後就無相了,沒有這些俱生的相狀了,他空觀已經成就,而且更重要的是八地無功用。八地之前是有功用。
我們再看八地到十地,他不但離一切相,還是無功用,任運現前。
也就是說,其實整個修行就是先求離一切相,再求成就一切的功德法。就是說先修空觀的破妄,再修假觀的顯真。所以,這個一心三觀,其實是有次第的差別。
菩薩這個地方我們要解釋一下,這個地方是很重要的觀念。
諸位!我們怎麼樣離家出走,這個就不提了。談這個怎麼離家出走已經沒有意義了,現在關鍵是怎麼回家。
諸位!回家的路真的是有差別,真的有差別。你不要以為說,你傻傻地修行就會成佛,不是這個概念。尤其是空觀這一塊,你真的要注意。一個人進入空觀以後,你的路就完全不同了,“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如果你不小心,你的空觀是進入到一種假相的空,就是心外求法的空,這個回家路對你來說是非常遙遠了。
我們可以看阿羅漢。我們一般說“三乘共坐解脫床”,沒有人從安樂道直接跳到菩提道的,一定要經過解脫道。在解脫道,你是怎麼從痛苦解脫的、你用什麼方法,決定你未來成佛之道的快慢,非常明顯。你看阿羅漢的空觀,很簡單了,他不受一切法。說得很簡單,但是這個問題就很嚴重。你一旦證得阿羅漢,叫定性聲聞,那你就很難斷法執了。諸位!法執是很難斷的。因為法執沒有對錯,它影響到胸量格局,它沒有對錯的問題。它不像煩惱,煩惱是很明顯:這個就是對、就是錯。法執,你一旦沾上以後,那佛陀拿你都沒有辦法。
所以,諸位!你一定要檢查你是怎麼修空觀的。就是,當你的心不安穩的時候,是什麼讓你安穩下來的?你要檢查這個空觀。如果這個空觀是外空,是外來的一個東西,你進去那個東西,你要小心了!當然不是不可以,你只能夠用而不住。就是你知道這個是暫時借用,我是借假修真,那可以。如果你全心地住上去,那你就完了,那你就走上了一個遙遠的成佛的道路了。
我再講一次,可以借用,但是你不能住進去。所以你看,“三乘共坐解脫床”。但為什麼觀世音菩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