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音0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命終的時候,空性智慧的寂靜就很重要了。就是說,它速度快,它能夠用很快的時間讓你跟妄想鬆脫。那禪定是透過專注、相續,它是調伏妄想,就是“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當然這個也很重要,這是平常的功夫。但是臨終的時候,你重點已經不是調伏它了,而是叫做“心常覺照,不隨妄轉”。覺照什麼呢?就是覺照空性。你的心跟空性一相應,妄想就脫落了。
所以,這兩個收攝身心,你都要學。一個是平常對佛號的專注相續,一個是臨命終的時候用得到。你的一句佛號現前的時候,你的空性的智慧也要現前,來保護你的佛號,來掃除一切的障礙。這個就是由空性智慧創造的寂靜。當然這兩個都是為後面的智慧做一個基礎。
癸六、問慧
前面的禪定是收攝身心,這個智慧就是正確的觀察。
復見菩薩 智深志固
能問諸佛 聞悉受持
又見佛子 定慧具足
以無量喻 為眾講法
欣樂說法 化諸菩薩
破魔兵眾 而擊法鼓
這個“智慧”分成兩段:一個是自利的智慧,一個是化他的智慧。
我們看自利。菩薩自己是怎麼樣去學習智慧呢?這個菩薩“智深志固”,智深就是智慧了。他有空正見,還有菩提心。這兩個基礎之下,他做了兩件事:第一個,“能問諸佛”,他能夠請佛說法,好樂聽聞佛法;第二個,“聞悉受持”,他聽聞佛法,能夠信解受持。這是第一個,是他自己自受用,能夠聽聞,然後受持。
我們看化他的智慧。“又見佛子,定慧具足。”這個佛子,他本身寂靜的力量、觀照的力量已經有一點水平了,他開始為眾生說法。怎麼說呢?用無量的譬喻來演說佛法。
佛教的道理有的很深妙,因為它本來很多就是超越因緣所生法的。那麼怎麼辦呢?你必須要用一種淺顯的事相來比況深妙的道理。
比方說,真如本性。你的真如本性跟我們五蘊身心有什麼樣的關係?你說,非一非異。那也沒有人聽得懂。是吧?你就說,真如本性是個大海,我們的生命就是大海上面的小水泡。你說它相同,也可以,因為水泡是浮在大海的水泡。你說它是一個東西,也對。你說它是兩個東西,也對,因為水泡會破,是生滅的因緣。你今生的生命可是暫時的,但是大海還是大海。所以我們就知道:哦,我們今生的小生命叫做個體生命,真如本性是一個廣大的整體生命。我們作為一個小水泡的目的,就是想辦法把自己的小水泡迴歸大海。我們透過這種淺顯的譬喻,就可以把很多深妙的道理講清楚。所以這個菩薩的善巧,要善說譬喻。這第一個,就是弘宣正法。
第二個,就是破除邪見。菩薩好樂說法,能夠為了化導諸菩薩,“破魔兵眾,而擊法鼓”,破除邪知邪見,建立正確的法幢。這是破邪顯正。
菩薩的智慧很重要。其實六度,前面五度的功德只是個基礎,菩薩進步快慢就完全看智慧了。你看有些人,他本來煩惱很重,業障也很重,但一學佛以後,不得了!三年之內刮目相看,換了一個人。有些人學了一輩子佛法,你看他沒什麼改變。除了一點信心在支援他以外,他的身口意沒什麼改變。關鍵在哪裡?就是你喜不喜歡聽經,就在這裡。你閉著眼睛,你不會進步的。
所以,你今天如果對生命沒有看透——我經常講,生命沒有看透,你不可能放下,不可能!這個放下是跟智慧有關係的。不是說你要放下就放下,不是這樣子的。不是說,欸,我放不下,我去拜一千拜佛,我就放下,不是這樣子的。你一天拜一千拜,你還是不會放下的。這跟事修沒有關係。你要把娑婆世界放下,只有一種情況,就是:到底什麼是娑婆世界?它的真相如何?你看到真相,你自己會放下。這個東西不能勉強。
既然智慧影響到我們一個人的進步,破除煩惱、消除生死業力、臨終的正念,都跟智慧有關係,那怎麼樣成就智慧呢?佛陀提出兩點:
首先,從自利的角度:第一個,好樂聽法。諸位!你真的要把聽經納入你的功課裡面,真的。你每天做功課,千萬不要拜拜佛、念念佛——好,今天功課做完了!你智慧都沒有在進步,你就永遠停留在凡夫的知見。你什麼事情還是用你的凡夫知見來看這些,你怎麼進步呢?你人生就在顛倒妄想中多一個資糧。所以,第一件事情,好樂聽聞佛法。第二個,要如理思惟。你要把佛法消化成你心中的一種觀照,這就靠思惟。佛陀為什麼講這些道理?講這些道理,如果把它套在我們身心世界是怎麼回事?先把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