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音0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度的功德,來追求佛道。總而言之,這些人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還沒有會權入實,他們還活在因緣的思考,人天的思考或者三乘的因緣思考。這些人,如果我們能夠透過《法華經》的教授,使令這些人聞《妙法蓮華經》一偈、一句,乃至一念隨喜,那麼我就可以給他授記。因為他未來“當得”——決定可以成就無上菩提。
這個地方就說明了《法華經》的一個基本的修學的目標,叫做聞跟隨喜,就是聞持跟隨喜。
我們先解釋聞持。
這個聞持,蕅益大師說,它是一種文字上的初解。我們剛開始學習妙法當然是從文字相,說是“諸法從本來,常自寂滅相”,我們原來的心是清淨心。那既然是清淨心,我一天到晚怎麼還生起那麼多念頭?那不是你的心。諸位!那叫妄想,那個叫“前塵虛妄相想”,就是外境刺激你的時候你產生的第一個反應。那跟你的心沒有關係,那是生滅的。如果這是你的心,那你不知道死過多少遍了,它現在哪裡?它就是剎那生剎那滅,剎那生剎那滅。你發一頓脾氣,結果呢?結果那個瞋心跑哪裡去了?覓之了不可得。如果它是你的心,它要恆常存在。所以你從文字相知道,喔,原來它不是你的心,那是生滅心,那是一種暫時的感受跟想像結合產生的一種作用,受、想、行這三種功能。那麼我們剛開始學習《法華經》,明白這個道理,是從哪裡?從文字相,這個叫做聞持。這是初解。
然後呢?然後就是隨喜。
你這個道理明白以後,你回到你家開始讀誦思惟,做一種深入的觀察。把這個文字相,透過觀察,消化成你心中的智慧的光明。你不是文字理解而已,你是真的有體悟了,就是隨喜。你開始怎麼樣?隨順、歡喜,產生法喜。
隨喜,蕅益大師說,它是什麼標準呢?就是說,能“於一念心中,廣解一切心及一切法皆是佛法,無有障礙”。能於一念心中,就是你的清淨心,就是你的真實的心,這是真實的你自己。就是過去不管你起顛倒,不管你持戒,它永遠存在的,就是在於這一念心。
然後你這一念心,你能夠了解一切心、一切法都是佛法,就是在心性裡面去思惟因緣法。什麼叫一切心、一切法?比方說,你用佈施的心來修佈施的法,所以你內心當中會出現富貴的果報;你用持戒的心修持戒的法,然後你自己的心會出現尊貴的果報;你用忍辱的心修忍辱的法,你自己的心就顯現出莊嚴的果報。所以你自己叫做: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是心作佈施,是心顯現富貴的果報。
所以你開始怎麼樣?你開始試著把因緣所生法跟你的真如本性作一個交流。就是前面說的,你把你的摩尼寶珠拿到市場上交易,用你的真如的心去創造因緣,再從因緣的修學當中來回饋你的真如,讓你顯現你的功德。就是印光大師經常講的這句話,就是“無不從此法界流”,把真如本性釋放出來,然後呢,“無不還歸此法界”。
你不斷地思考,叫做隨喜,你對這個理論的隨順、歡喜。
這個就是佛陀講出的受持《法華經》的兩大目標。不管你透過受持、讀、誦、書寫還是演說,總之你對《法華經》的修學,要達到兩個重點:第一個,聞持,基本的信解;第二個,深入的觀照,隨喜。
這個就是佛陀先講“稟道”,受持《法華經》的這兩個目標是要先達到的。
庚二、滅後弟子
佛告藥王:又如來滅度之後,若有人聞妙法華經,乃至一偈、一句、一念隨喜者,我亦與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前面是指佛世,就是佛在世的時候,你要怎麼修《法華經》呢?聞持、隨喜。那麼現在有一個問題,到了末法時代,佛陀不在了,五濁惡世,大家煩惱粗重,環境惡劣,那怎麼辦呢?
佛告藥王,又如來滅度之後,若有人聞《妙法蓮華經》,也是聞持,乃至於一偈、一句,而產生一念的隨喜,我也是給他授無上成佛之記。
欸,這個地方就特別妙了。諸位!有沒有感覺到這個妙法的奇怪點在這裡了。佛陀在世跟佛陀滅後,產生的修學效果完全一樣。這跟我們因緣所生法的理解不一樣。因緣法它是怎麼樣?它不同的條件創造出來,會有不同的結果。
我們舉佈施作例子。你想想看,你對佛陀佈施跟對一般人佈施能一樣嗎?當然不一樣,佛陀是無上福田嘛。所以這怎麼回事呢?答案只有一句話,叫做“一如無二如”,因為你今天是站在真如的不生滅心來起修的。當然,你要講因緣所生法,那一百個人修佈施,每一個人都不一樣。這種心外求法修來的東西,那每一個人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