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音0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佛的知見,你知道怎麼樣把你的真如觀跟因緣觀作一個互動。互動就是你要站在一心,一心三觀,把因緣觀當作你的假觀,就是它是你心性受燻以後產生的假相。你從這個地方開始讀、誦、書寫、解說,那你就是五種法師了。
這五種法師,理論上是通於佛在世跟佛滅後,你都可以做五種法師。但是經文裡面所讚歎的五種法師,偏重在佛滅度以後。為什麼呢?古德說,因為佛滅度以後,受持弘通妙法更難。末法時代,五濁惡世,你要能夠修學一佛乘思想,更難。所以本品多分以佛滅度後受持弘通的人名為法師。
所以《法華經》的修學有兩種情況:第一個,從自受用。自受用當然就是你在家裡面佛堂依法為師,你透過受持,來讀、誦、書寫。第二種,就是你走出去的時候,跟你的同參道友,把你上課所聽到的觀念,善巧方便跟對方分享,乃至一個偈頌都可以。就是以法師人,你做一個利他的工作。那麼你做這兩件事情的其中一件,都是<法師品>今天所攝受的物件。
二、經文要義
(一)上來八品,三週說法,是跡門正宗。自本品至<< 安樂行品> > ,是跡門流通。前者得悟妙法,三根受記。然欲登法王位,必經法師位,故次於授記之後而有此品,以示成佛之徑也。
這一段是先把這一品的由來作一個解釋。說“上來八品”,從<方便品>到<授學無學人記品>,這“三週說法,是跡門正宗”,主要是建立一種信解的觀念。那麼,自本品的<法師品>到<安樂行品>總共五品,所謂的法、寶、達、持、安五品,就是“跡門流通”。
前面是悟一佛乘。你瞭解了把萬法——十法界因果迴歸到一心,那麼你就有資格受未來的成佛之記,這是三根受記。但是這個受記以後,你今天要能夠有多快的時間,這個快慢,那就落入到事修的實際的操作了。所以佛陀必須講,“欲登法王位,必經法師位”。這個地方很重要!我們不是像禪宗的根機,一聞千悟。我們悟了以後,我們要慢慢怎麼樣?要長養聖胎,要淨法熏習,要不斷地讓這個摩尼寶珠的力量慢慢加強,就必須要有一些事修的方便。所以佛陀在授完記以後,“而有此品,以示成佛之徑”。
就是說,你不是把《法華經》學完以後就大事已辦了。你學完《法華經》是明白了這個道理,那麼這個道理怎麼樣落實,怎麼樣跟你的修學對接,那你必須經過法師位,就是這五種法的修學。
這個地方是說明佛陀為什麼要安立<法師品>,就是幫助你快速地成佛。
(二)本品五種法師,可攝為三業,受持為意業,讀誦解說是口業,書寫是身業。以三業自修,即自行法師;以三業教人,名化他法師。
這五種法師,依古德,可以攝為三業的修學。因為我們過去造業是怎麼造業?當然是身口意三業造業。那現在要怎麼樣?要把它轉變。所以我們必須要透過這個身口意的修學,來反轉過去的身口意的過失。
比方說受持是意業,這最重要。你心裡面要知道什麼是真如觀、什麼是因緣觀,那這之間怎麼樣對接。這個是意業。第二個是,讀誦解說是口業,你要出聲,去創造一個音聲來讀誦解說。書寫就是身業了,這是身體的造作。
以三業自修叫做自行法師,以三業教人就是化他法師。不管自行、化他,都不離開身口意三業。這是第二段,用三業來配對五種法師。
(三)此品法師,專指大乘法師。然利物以慈悲為首,處世以忍辱為基,度生以無我為本,是故佛在本品開示,弘經三軌:慈悲,則生一切善;柔和,能遮一切惡;觀空,能自淨其意。依此自行化他,堪作法師。盡未來際,弘通妙法,續佛慧命。
<法師品>不但是指自利,更重要的是強調你是大乘的法師,你要有一些利他的妙行,所以佛陀開出了弘經三軌。就是在末法時代,你想發心弘傳《妙法蓮華經》,乃至於一個偈頌說給你同參來理解,怎麼辦呢?三個原則:
第一個,入慈悲室。你要有慈悲心。不管他對你怎麼樣,不管他的反應怎麼樣,你為了慈悲,你要有一種利他的心。
第二個,著忍辱衣。後面會說到,妙法在末法時代弘傳是很困難的,因為眾生他也不是衝著你來,他有煩惱、有業力。你今天的法進去他的心中,對於他的修學是幫助很大,但是他有時候起煩惱。煩惱起現行的時候,他會對你做非法的行為。所以你要怎麼辦呢?安忍,安忍不動。你要有忍辱衣,有衣服來保護你。
第三個,坐法空座。站在無所得的心,以無我無我所的清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