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音0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大家開啟講義第一百二十一面,我們看子三的“頌追誘僱作”。這一科是重頌當中的譬喻。
在〈信解品〉中,佛陀等於是說明了我們佛弟子在修學當中要處理兩大問題:第一個是生死問題,第二個是成佛的問題。那麼生死有什麼問題呢?生死就是,我們得一個果報,不管是男眾還是女眾的果報,這個果報叫做業報身;這個業報身開始活動的時候,它會產生內憂外患。因為外有業力所招感的老病死的痛苦的刺激,內有我們無始劫來的顛倒妄想,所以這個業力跟妄想互動作用,就是佛陀說的:“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眾苦充滿,甚可怖畏”,就使令我們整個生命非常不安穩,就像這個房子起火燃燒了。
所以,解決生死問題,佛陀的重點在於“安穩”這兩個字,就開出了三乘的教法。安穩,佛陀其實是兩個方向:一個是用空性讓我們安穩,一個是用功德讓我們安穩。如果你本身屬於出離心比較強的,那你就修空性,先求自我保護;有些人他過去生菩提心、大悲心重,他可以直接用修功德來安穩。
總而言之,面對整個三界的生死問題,在追求安穩時是多元化的,因為每一個人在生命的經驗當中所累積的妄想是不一樣的,各打各的妄想。我們想追求功德:有些人追求佈施的功德,有些人追求持戒的功德,有些人追求忍辱的功德。到底你是以什麼功德為住讓你安穩,那就是各有各的根機。所以,在權法的施設,叫做方便有多門。
權法解決生死問題以後,第二個就是成佛的問題了。成佛的根本問題就是,你要找到我們生命的最初的來源:你從什麼地方來?我們在沒有輪迴之前,到底什麼是我們的本來面目?這個是成佛的正因。這個地方你沒找到,你就沒辦法成佛了,這是菩提的正因。所以,前面的權法重視的是一種外修,追求法的力量來攝受安穩。實法的重點在內觀,內觀真如;透過內觀真如,我們可以安住清淨心,發起菩提願。這就是成佛的正因,清淨心、菩提願這兩個。
權法是一種事修,當然,實法偏重的是理觀。不過我們從經文來看,我們一個凡夫,可能要把修學比例多分地放在權法,就是事修這一塊,因為生死問題對我們是比較急迫的。
我們舉一個例子來說明。佛在世的時候,有一個婆羅門師。這個婆羅門很資深,在他的僧團當中也算是一個教授師。這個婆羅門師參加了一次他們自己團體的喜慶活動,一高興酒就喝多了。喝多以後,到了黃昏的時候,他經過佛陀的精舍,突然間他就大叫:我要出家!我要出家!這麼一叫,僧團就知道了,大家就報告佛陀說,外面有一個婆羅門,說他要出家。佛陀說,你趕快把他帶進來。帶進來以後,就叫舍利弗尊者把他剃度了。剃完度以後,這個婆羅門就跟大眾做一些禪修,就在僧團住了一個晚上。第二天早上起來,酒醒了,一想,我是一個婆羅門,怎麼跑到這裡來?就舍戒還俗回去了。
回去的時候,弟子們就問佛陀說:佛陀!您老人家明明知道他是外道種性,您怎麼叫他剃度出家呢?佛陀說,我用佛眼觀這個人,他過去生無量劫來跟三寶都沒有結緣(這很可怕,生生世世都是做外道),好不容易今天喝醉酒以後生起了善念要出家,機不可失!
所以,佛陀在權法的施設當中,不一定要圓滿。就是,權法它可以輾轉增盛。佛陀今天可以要你做一個小小的善法:他可以要你看看佛像,“若人散亂心,入於塔廟中,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佛陀可以創造一個名號讓你來執持。所以這個權法是“方便有多門”,只要能夠讓你成就善根、趨向安穩、趨向解脫,這個都是方便的,方便法門。所以我們看得出來,權法是佛陀的特色。這個權法的施設,佛陀是最圓滿的。
所以,我們在修行當中要知道,第一個,每個人有他個人化的修學。你喜歡拜佛,那你就好好拜佛;他喜歡打坐,他的根性從打坐得安穩,他就多打坐。所以權法,諸位,沒有標準答案。你喜歡佈施你就佈施,你喜歡持戒你就持戒,重點是你是不是得到安穩。你不安穩,那這個法就不適合你了。所以權法沒有比較性,你修你的,他修他的。
但是,一個人入實法就沒有差別性了,不可能說你內觀的真如跟他內觀真如是不一樣,沒有這回事情,真理只有一個。所以我們講,方便可以有多門,但是迴歸到一念心性的時候,那是無差別相的,“歸元無二路”。所以,我們在修行當中,權實這兩個方法的掌控是很重要的。
子三、頌追誘僱作
前面是講到父子相見。父親就是佛陀,兒子就是這個聲聞弟子,在經過長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