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音0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阿羅漢裡面甚至於有點法空思想的人,跟禪定一接觸的時候,他可以不為三昧樂所幹擾。就是他在整個四禪八定當中,他對這個三昧樂完全能夠不動,就是八解脫,叫做解脫於種種三昧快樂之外,所以他具足大威德。
在《瑜伽師地論》上說,一個沒有八解脫的人他禪定就不得自在。所以,你貪愛這個東西,你就被它綁住了。比方說阿羅漢,從初禪要進入四禪,有些人他進不去。他雖然四禪都有,但是他從初禪到四禪一定要有一個過程。他可能從初禪出來一下,休息一下,待會再進入四禪。成就八解脫的人可不是這樣子,他可以從初禪直接進入四禪,從四禪退到三禪,三禪再進入二禪。他遊走於四禪八定,得大自在。因為他整個禪定裡的快樂對他一點影響都沒有,因為他的空性智慧太強。所以,他成就八解脫以後,他得到禪定,他入、住、出得大自在。所以這些聲聞人禪定是深,空性也強,具足三明六通八解脫,所以他叫大威德的聲聞。
我們看最後一段,他的依報正報,當然最重要的就是這個佛法是怎麼弘傳的。看他的說法。
其佛說法 現於無量
神通變化 不可思議
諸天人民 數如恆沙
皆共合掌 聽受佛語
名相如來說法的時候,他是在空性,虛空為住。住在虛空,他不是在法堂,是在空性住,然後現出各式各樣的神通變化。這種變化是不可思議的,真如三昧,一為無量,無量為一,這種各式各樣的自在力的神通。
“諸天人民”,凡聖同居土的人民也是很多,“數如恆沙,皆共合掌,聽受佛語”。這個是他的教化,包括菩薩、聲聞、凡夫,三種人都教化。
丑三、頌壽命正像
其佛當壽 十二小劫
正法住世 二十小劫
像法亦住 二十小劫
其佛壽命,這尊佛的壽命有十二小劫,正法二十小劫,像法二十小劫,跟前面迦葉尊者的光明如來是完全一樣。
佛教的因緣觀,其實我們可以簡單分成兩大塊。初地之前的因緣,我們一般叫業感緣起,各造各的業。你造佈施的業,他造持戒的業,所以業感緣起所創造的因緣叫無量差別相,特點就是差別。你佈施,所以你未來的特點就是富貴;你喜歡持戒,那就尊貴相;你喜歡放生,你來生的果報就是特別健康。所以在因地的時候是靠這個“法”來創造你的因地。當然,共同點就是你要安住。你不管修什麼法,你有本事讓你自己安住:靠佈施得安住也可以,靠持戒得安住也可以。所以在地前強調的是差別。
地後叫法界緣起了,從真如本性稱性而起。法界緣起是什麼特點?我舉個例子,叫做“一為無量,無量為一”。
比方迦葉尊者,迦葉尊者特點是光明。他因地就是修光明,一路修光明起來的,外有身相光明,內有佛法的光明。但是你可別小看這些光明。我們說過,初地以後稱性起修的光明,那是互含互攝。他就從光明裡面現出佈施,他從光明裡面現出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就是說,他只要一個光明的法,就能夠攝無量法,初地菩薩就有這種本事!
比方說須菩提尊者。須菩提尊者他因地的時候修很多法,他的特色是空性,他可以從一個空性的法裡面現無量的依正莊嚴,也可以從無量的莊嚴裡面回到一念的空性。
所以地前跟地後的修行是完全不同的。地前是區隔的,你本來修佈施,你要修持戒,對不起,你就重新來過。你說,我是做義工的,我做義工做得很好,但是你到持戒的道場,你根本什麼都不知道。你持戒很清淨,你也不見得會做義工。各有各的專長。所以,地前菩薩修學,那是每一個法都是獨立的,你不知道我修什麼,我也不知道你在修什麼,所以它法法是不相融通的。
但是,你看他入初地以後,他們在行菩薩道,那叫做自在,法法互含互攝,就是“一”。雖然他的特色是光明,他的特色是空性,但是他的法是互含互攝的。這一點我們下一堂課會再說明。就是說,為什麼初地以上他成佛之道的時候,他雖然保有他因地的特色,但是他的特色等於是沒有特色?因為他每一個特色都能夠含攝一切的六度,他是在沒有特色當中有特色。雖然有特色,也等於沒有特色。就是,一,有特色吧?但是它變成無量的時候,它也是沒有特色,無量又回到一。這是一種法界緣起,這個因緣觀跟前面的業感緣起完全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