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音0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道。這個因地是很重要!
辛五、約果嘆 分五:壬一、近果;壬二、立喻;壬三、合法;壬四、釋近;壬五、揀非
我們看果地,約果嘆。約果嘆當中有五段。
壬一、近果
其有眾生求佛道者,若見若聞是法華經,聞已信解受持者,當知是人得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前面是約著我們因地的安住,這以下是講最後的結果。如果有一個眾生受了菩薩戒,開始發菩提心,修學六度而追求佛道,那麼這個人“若見若聞”,他能夠聽聞《法華經》,乃至於透過三週說法如理思惟以後,信解《法華經》,乃至於到<法師品>,受持《法華經》,開始讀誦、書寫、為人演說,受持《法華經》,那麼透過三個階段——見聞、信解、受持,這個人已經怎麼樣?“得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個近,相對遠來說的。這個近就是他已經直截了當地契入成佛之道。不是像我們修因緣所生法,在那邊拐彎抹角。
這個因果法則,它有兩種因果。
一個是五乘的因果,就是權法的因果。權法的因果是要變現的,它是透過心識變現。你看,你佈施的時候,這個佈施是個善法,結果你得到快樂果報。這個果報是怎麼樣?是一個無記。果報沒有善惡,只有因地有善惡。你持戒是個善法,你成就尊貴身的時候也是無記,沒有好壞的。你也可能因為你尊貴身而放逸造罪,你也可能因為你尊貴身得到鼓勵開始修善。所以快樂的果報到底是善是惡?不決定。你可能因為快樂而墮落,也可能因為快樂而得到鼓勵增上。所以果報是無記,因地是善。
只有成佛的因果是一致的。就是蕅益大師常說的,妙因妙果不離一心。你在追求佛道的時候,你的因地是修一念心性,修《法華經》的人,不管佈施也好,拜佛也好,唸佛也好,你的重點是用這個法來莊嚴你的內心。結果,成就果報的時候,還是一念心性,還是你這一念心性。但是你這一念心性多出了無量的功德莊嚴,它攝持無量功德莊嚴,變成法身。大功德法之所莊嚴,叫做法身。心性也好,法身也好,其實就是同一個東西。就是你學《法華經》以後,你未來成佛的心就是你現在的安住的一念的清淨心、菩提願,這兩個沒有改變。只是說這兩個,清淨心、菩提願,多了無量無邊的資糧功德,差別在這裡。
這個可能有點抽象,我舉一個例子來說明。過去有一部電影叫做《臥虎藏龍》,可能有些人看過,是李安導演的。它講到有一個武林高手叫做李慕白。李慕白長時間在武林當中打轉,覺得這個是非太多了,就宣告退出武林。為了表示他的決心,他就把他的寶劍,青冥劍,供養出來,給他的好朋友,一個貝勒爺。然後昭告武林說,我退出江湖了,我的寶劍,這種削鐵如泥的寶劍獻出來。結果沒有多久,有一天晚上這寶劍就被偷了。被偷了以後,李慕白就暗中去查訪,哦,原來被朋友的女兒偷了。他女兒在家裡面偷偷學武功,學了一些武當派的武功。李慕白就用計謀,有一天晚上把她調出來。調出來他就問這個女兒說,你為什麼要偷這個寶劍?朋友女兒說,我要用青冥劍稱霸武林。李慕白說,稱霸武林不是靠這支寶劍的,就跟她開導。這個女兒她不聽的,李慕白就從樹上就摘了一根樹枝,說,你用青冥劍,我用樹枝,三招之內你能夠打敗我,我就把這個寶劍無條件地供養給你。如果你不能打敗我,你就把寶劍還給我。結果她用青冥劍跟李慕白打了三招,還是打不過他,被李慕白打敗了。
諸位!一個青冥劍,一個樹枝,從法門來說,這個法門太高,那個法門太低了,但為什麼她被打敗呢?因為能持這把劍的心不一樣。諸位!你們如果是初學者,這句話可能沒有體驗。你大概學佛超過十年以上,你會發覺一個問題,所有的修行都進入停頓狀態,或者是緩慢狀態。就是剛開始大家修行的時候都是一直拼,因為你那個時候道心強,體力也好,不管是拜佛、唸佛、佈施、持戒,都很精進。到了十年後,大家都緩慢下來,那個時候就不是拼你的精進了,是看你的心理素質了。因為你會做功課,別人也會做功課,你在家會念佛,他也會念佛。所以,到了十年以後,每一個人在法門上就沒什麼差別了。如果你不會歸心性,你的挫折感就很重了,你會覺得說,好像修到這個時候,進入到一種空亡的狀態。前面看不到出路,後面已經過去了,不可追了。你過去的輝煌時期,你以前閉關怎麼用功那畢竟是過去了,那未來比較重要。一佛乘的因果就是說,你的心理素質是關鍵,而不是那把劍。
所以我們一再強調,單一的功德是成不了大事的。單一的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