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臧玉冰的從軍之路 (第1/2頁)
捌分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臧玉冰的父母期望他是女孩,好和別人換親給他的哥哥們,這樣能給家裡省下不少的聘禮。
縱使河南良田萬頃,可沒有一分是屬於臧玉冰家,若要仔細的盤算,得從他的太太爺爺那一輩算起,那一年他們家還有十多畝的良田。
可不管一家人怎麼辛苦的勞作,到年底的時候總是會落下一點飢荒。
然後不得不找人借錢填補虧空,最後實在還不起了就賣地,這一輩一輩賣下來,家裡的土地最終被一畝一畝的賣光了。
到了他父親這一輩,終於把祖上留下來的地賣了個精光,他們家也不得不向地主家租地種。
這些年地裡的產量沒有增加多少,可這不明不白的的地租卻是增加了不少。
朝廷的稅賦不多,可耐不住地主不斷的增加地租,還巧立各種名目讓他們隨份子或是出免費的勞力。
什麼地主小妾過生日了,地主家的狗產仔了......
這些都得從他們一家的口糧裡擠出來,長期的營養不良最終導致臧玉冰的三個哥哥先後病死,再加上淮河的一場大水,他們家僅剩的窩,也被沖垮了...
臧玉冰家住的是窩根本算不上房子,一共兩間屋,夜裡還得把雞也趕到屋裡,導致房內一屋子的雞屎味。
大水過後,只有他的父母和他活了下來,那兩隻專門下蛋,用來換取日常所需鹽巴等物的雞,也不見了蹤影。
萬般無奈之下,臧玉冰的父親,把他們一家都賣了。
情報司在大明各省的探子有一個共同的任務,那就是招攬流民。
每當遇到天災的時候,這種整家整戶賣人的不在少數,也是情報司最忙碌的時候。
哪裡有天災哪裡就會有情報司的身影,當然這些探子不會親自出面,他們都是倚仗當地的人口販子。
臧玉冰一家,就是這樣被販子以一兩銀子三口人賣給了情報司,最後輾轉到了北方三省。
在南島集中隔離審查,種下牛痘之後,他們全家登上了前往黑龍嶼的船。
北方三省的戰事已平定多年,人口也恢復到了五百多萬,現在前往北方的移民,不得不更加深入北方極寒之地。
當然在極寒之地得到土地會很多,臧玉冰一家就分到了足足一百畝土地。
縱使每年只種一茬小麥,也把全家人累的夠嗆。
而從這一年開始中華正式頒佈了兵役法,中華開始了兵役制度的推行。
當然這些服役計程車兵不是直接進入主戰部隊,而是加入守備團或是輜重團服役。
在他們服役的過程中,有身體素質較好,表現優異的才會被挑選加入主戰部隊服役。
當然這些士兵的餉銀也比較低,一個月只有半兩銀子的補貼,要連續服役兩年,還要在預備役狀態維持八年。
可以說陸軍現在的兵源正在優中選優,不再從普通百姓中徵兵訓練,而是從這些正在服役計程車兵中招募。
海軍則因為更加專業化,並沒有採取這一制度。
中華的耕地一貫堅持耕種權制度,任何的土地和百姓都是繫結的,絕對不可以交易和買賣。
臧玉冰參軍帶來的好處,就是可以得到免費的種子和耕牛。
這個耕牛不是牛,而是拖拉機。
這就是科學院的最新產品,小型蒸汽機驅動的拖拉機。
只需要木材和水,就能讓它一直動起來。
如果沒有拖拉機的助力,讓臧玉冰他父母耕一百畝的地,就算把他們倆活活累死也耕不出來。
而這樣的拖拉機一般都掌握在當地的官府手中,每當耕種開始之時,便會集中所有拖拉機一家家的耕地。
而百姓只要撒上種子,等待收成就行。
別提什麼撒肥料和除草了,那隻能大概齊、象徵性的去做一下,這就叫畝產不夠,數量來湊。
而每年收穫糧食的時候,當地的駐軍和官員們,更是會一起出動,幫助百姓們收割糧食。
這就是缺人的代價,百姓們種地還得官府幫著種。
陳興顯對待移民的補助,是不遺餘力的,每年都會拿出來數百萬的銀子,來支援移民和對這些移民的生活補助。
現在北方三省的五百萬人口中,只有大概三百多萬是中華民族,佔比在七成左右,已經成為了主體民族。
而剩下的一百多萬原住民,則在各處鐵礦和修路工地中勞作,現在“他們”也是一種寶貴的人力資源。
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