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耀與忠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在當前時代,無論哪個家族或諸侯國的攻城經驗都極少。
智宵觀察了一陣子,能夠看得出魏氏戰法相對單調,防守一方的鄭軍也打得中規中矩。
魏氏的遠端攻擊手段除了射箭沒有其它,用各種材料製作了梯子,不存在其它攻城器械。
鄭軍防禦則是射箭和丟下石塊、檑木,不具備其餘守城工具。
其實這樣就對了。
城池攻防戰變得花樣百出要等墨子與魯班較量之後,他們在較量中你來我往,製作出了很多攻城和守城器械,改變了城池攻防戰的程序。
當然了,並非所有攻城或守城的器械都是墨子或魯班發明,他們各種發揮之前已經出現了一些。
魏氏的攻城顯得單調,主要是整個春秋歷史中極少發生攻城戰,九成的戰爭都是野外爆發,喪失主力的國家會及時認輸,自然不需要再進行城池攻防戰了。
春秋階段有記載的城池攻防戰不多,歷時最久的則是範氏和中行氏聯合起來攻打欒氏的都城,一共耗時將近三年。
無論從哪一方面來看,鄭國的“酸棗”都不算是一座大城。
智宵與魏駒聊下來,得知魏氏對“酸棗”已經攻打了六天,暫時連一次城牆段佔領都沒有做到。
在這六天中,魏氏最大規模出動六千部隊,少的則是兩三千,輪番攻打“酸棗”的北面、西面和東面,不打南面的原因是那邊有一條溪水導致難以擺開陣型。
智宵清楚一點,當前時代無論哪一座城池都沒有護城河,多數城池邊上則是一定有河水或溪水。
選擇在河水或溪水邊上築城,本來就是為了取水方便,任何文明的築城基本上都是選擇在水源旁邊,水源越是容易獲得的區域,城池的數量必然會更多,因而有了“某某流域文明”之類的泛稱。
像是諸夏這裡,大河流域與大江流域就是文明孵化地,文明在這兩個地方誕生,慢慢向周邊開拓,一再開枝散葉才擁有廣袤的生存空間。
有那麼一點還必須提到,也就是趙氏首先採取水攻,他們從事實上開啟了魔盒,使得周邊有河水的城池變得非常危險。
進入到戰國階段,秦國一位叫白起的將領,乾脆就成了水淹狂魔,指揮的十次戰爭裡面起碼有七次採取大水淹城的戰法,一次次搞得生靈塗炭。
然而,獅虎獵物可獲威名,遭殃的麋鹿自然而然也就沒人憐。
世人記住的只有白起的豐功偉績,死掉的失敗者一方,不管是參戰計程車兵,還是無辜的黎庶,他們就是功績的墊腳石。
那個無關對錯,更沒有立場,弱小本身就是原罪。
可以不選擇在水系旁邊築城嗎?恐怕很難。
光靠挖井絕對無法滿足城池內居民的日常用水,自來水管道有被髮明出來卻沒有得到推廣,修渠則是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太大。
因此,鋪開古今中外的地圖,能夠發現大多數人口稠密的聚居地,它們主要被集中在某水系的流域。
正在攻打“酸棗”的魏氏所部,一名又一名士兵攀爬梯子試圖登上城牆,好些士兵攀爬到一半被石頭砸得掉落下去,慘叫一聲掉到地上久久爬不起來。
掉下去怎麼沒死?要看石頭到底砸中哪裡,高度又是多高。
魏氏哪怕沒有大規模裝備頭盔,他們昂頭看到有石頭砸下來,會本能地抬手進行遮擋,腦袋也會做出及時躲避的動作,挨砸的手或許斷了,有個緩衝再砸到身上,除非石頭足夠大和重,要不然真不會一砸致命。
城牆到的高度為八米,攀爬計程車兵在有意識的情況下摔下去,不是腦袋先著地為前提,更可能的是摔斷腿。
事實上,冷兵器戰爭中,瞬間死亡計程車兵真不多,更多的死亡是由於身在戰場得不到及時救治而死,又以失血過多造成的死亡最多,再來才是傷口感染。
並且絲毫不開玩笑的講,無論冷兵器或熱武器時代(二戰以及之前),死於各種疾病計程車兵往往是死在武器下的至少十倍。
智宵還發現一個現象,鄭國守軍很少會射箭,並且沒有將梯子推開的舉動。
不射箭可以理解,守軍想射箭的話,他們需要探出身軀,一定會成為城下魏氏弓箭手的靶子。
不將攻城一方搭起來的梯子推到是什麼原因,難道是梯子扣住女牆了嗎?
智宵仔細看了看,沒有看到梯子有扣住的部件。
在雲梯沒有被髮明出來之前,攻城用的梯子還真沒有扣住的部件,只是搭在城牆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