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耀與忠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麼嚴謹。
晉君午當即拍手較好,看上去很是興高采烈。
諸夏大地已經好久沒有這等規模的諸侯會盟,久到讓晉人快忘記先輩是如何地向諸侯揮斥方遒了。
且不說召集諸侯是要幹什麼,晉君午僅僅想到可以像在眾諸侯面前作威作福,瞬間差點沒達到精神高朝。
智申與魏侈在面面相覷。
韓不信找不到人對視,吶吶地問道:“且不說齊國,吳國可能前來會盟?”
趙鞅看向韓不信,說道:“今次召集,若有諸侯不至,亦於我(晉國)有利。”
晉國發出邀請,不來就等於自絕於晉國,也是自絕於天下。
畢竟,晉國還是公認的霸主國。
同時,晉國召集諸侯會盟,不就是狄人建國,為了保證諸夏文明不受到威脅,列國都該出力嗎?
所以是,到時候哪位諸侯不來,等於不承認是諸夏的一員。
既然有諸侯不承認自己是諸夏的一份子,等待眾諸侯跟中山國打完,再聯合起來順道去收拾,很是合情合理吧?
至於為什麼召集名單裡面沒有楚國?真不是趙鞅刻意將楚國排除在外,講事實就是楚國從“問鼎輕重”之後就不再承認自己為諸夏的一份子了。
因此,晉國帶著一幫小弟跟楚國交戰,既是打爭霸戰爭,何嘗不是兩個文明之間的較量。
楚國後面為什麼又變成了諸夏的一份子?首先是打不過以晉國為首的諸夏集團,再來就是第二次“弭兵會盟”之後志氣消沉,更重要的原因是被吳國打得太慘。
連吳國都打不過,楚國很怕再被晉國針對。
到後來進入戰國時代,秦國、趙國、魏國、韓國、齊國、燕國都認可自己是諸夏的一員,能不讓楚國舉目四望之後心中揣揣,害怕自己過於“獨立”而陷入舉世皆敵的絕境嗎?
在現實的逼迫下,楚人只能重新承認自己也是諸夏的一員,以這種方式換取不被過分針對。
“趙鞅還真是夠狠,也找到機會就見縫插針啊!”所有卿大夫都是類似的想法。
一下子召集那麼多諸侯,到時候要是來者寥寥,晉國丟人是一方面,作為元戎的趙鞅就要承擔晉國內部與外部列國的壓力。
說被找到機會見縫插針,主要是趙鞅辦成了這件事,威望會得到極大的提升。
又是魏侈率先贊同。
其餘人自然沒有反對的理由。
無論如何召集看看,受邀者越多會讓晉國更威風,所有晉人在心氣和自信心方面都能猛漲,屆時智氏、魏氏或韓氏說什麼都不能明著針對趙氏了。
若是真的來者寥寥,背鍋的就是提議者趙鞅,到時候可沒有灰溜溜下臺就算完這麼回事,只剩下趙鞅自戕謝罪一條可選。
眾多的隊伍出“新田”向列國而去。
這些隊伍都是使節團,負責抵達列國都城,謁見該國之君進行召集,再講清楚為什麼要會盟。
因為參與者眾多的關係,再來也是季節的原因,會盟時間定在了明年的夏收之後。
也就是,等諸侯薈聚,算上諸侯啟程趕路的時間,正式展開會盟起碼是進入秋季時節了。
趙氏、魏氏、智氏、韓氏商討之後,各自派出一千人提前抵達“任”這個地方,著手修建會盟臺這種玩意。
剩下的就是等著獲得諸侯的回應,看看哪位諸侯應邀,哪位諸侯拒絕,又是哪個諸侯連回復都不給。
有這一段緩衝期,趙毋恤等趙氏的人也有充足時間離開中山國,算是趙鞅的私心之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