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耀與忠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智宵能夠看出端木賜近期在做什麼,又是抱著什麼樣的意圖,其餘人能夠察覺嗎?
其他人不提,趙鞅怎麼可能對端木賜的所作所為沒有絲毫察覺,至於趙鞅為什麼不點破並訓斥或不對端木賜進行訓斥,肯定是有其理由或需要。
韓氏那一邊的狀況,取決於端木賜到底怎麼跟韓氏眾人交流。
講道理,韓氏表現得人畜無害,不想在內鬥上牽扯太多,同時也等於放棄了在外部的影響力。
不是那樣嗎?管太多的事情,還怎麼與世無爭。既然想要與世無爭,肯定就不能多管事。
智宵對端木賜所表現出來的態度並沒有帶著太大的惡意,跟智宵要不要舔孔門儒派無關,只跟諸夏一體有關。
用最簡單的方式來解說,承認自己是周王室麾下分封國,等於認可己方是諸夏一員,有國家的區分,但仍舊是自己人。
既然是自己人,不是所有事情都有參與的理由嗎?看的是有沒有那個自知之明,到底什麼事情該管,什麼事情又該閉嘴。
“晉卿,吳國至今仍舊稱王啊!”端木賜知不知道自己滿頭大汗?用最誠懇的表情,講出了一個事實。
智宵知道這是端木賜站在諸夏一體的角度,闡述所作所為的法理依據。
吳國從壽夢當政時代開始稱王,後面對外幾次去掉王號,內部其實還是保持王號。
在吳僚當政的時代,吳國再一次對外用王號規格進行邦交,隨後的吳闔閭以及夫差的時代仍舊如此。
中原的大多數諸侯國只承認周天子為王,歷來不承認楚國或吳國的王號,直接無視了同樣稱王的越國。
之所以說是大多數諸侯,原因在於鄭國和魯國好幾次承認楚國可以稱王。
鄭國因為地理原因的關係,他們跟楚國是鄰居,尤其楚國真的很強大,承認楚國的王號多少能解釋是一種迫不得已。
遠在山東的魯國跟楚國不挨邊,楚國想攻打魯國需要跨境好幾個諸侯國,魯國承認楚國的王號是為哪般?
其它的不提,楚國給魯國的威脅並不是那麼大,再加上週王室從來沒有待薄魯國。
魯國開國之初就獲得記錄歷史的權柄,後面晉國、楚國、齊國等所有國家的記錄歷史算是越權。
秩序沒有崩壞的話,只有魯國擁有記錄歷史的許可權,有權向所有國家派出史官,各個國家發生什麼大小事也要報備魯國進行記錄。
那麼,無論魯國有什麼難處,哪怕只一次承認楚國的王號,無疑是對周王室和周天子的背叛。
講一句難聽的話,其餘諸侯國可以背叛周王室和周天子,獨獨魯國就是不行。
而魯國背叛周王室和周天子這個事實,為什麼會被淡化呢?知道誰在記錄歷史,又是誰刪減過歷史,答案立刻出現了。
魯國記錄和修改過的才叫正史。
其餘人或國家記錄的叫野史。
唯正史可信。
野史為虛假,哪怕連參考價值都欠缺。
立刻能夠懂得了吧?
再有秦末大量史書被焚燬,連秦國的國史都被付之一炬,僅有《春秋》完整傳承下去。這一下想找證據都難,只能從《春秋》裡面的一些歷史片段來進行推敲了。
衛國不承認楚國的王號,更不會去認可吳國的王號,端木賜目前在衛國出仕,以諸夏一員的身份來提醒霸主國關於吳國稱王一事,無論怎麼挑都挑不出錯來。
俺憂心諸夏文明正在遭受的威脅,非常願意出一份力,要是使用的方法有什麼錯,也是出於好心啊!
反過來說,晉國是霸主國,應該做到兼聽則明,一些旁枝末節是不是可以不那麼較真?
智宵臉頰抽搐了幾下,問道:“聽聞你常常在卯處聽講?”
這個卯就是少正卯,他不是“少正”氏,“少正”是一個官職的名稱。
魯國是一個有很多儒生的諸侯國,開設講堂的人不止孔丘一人,少正卯就是屬於將私人講堂辦得比較大的儒生之一。
以真正的情況,不是前往聽講就等於成了某人的弟子,所以不管是聽孔丘宣講,或是聽少正卯聽講,頂多就算是聽課,要不要認門楣再正式拜師就另外來算了。
到底有沒有“孔子誅少正卯”這一件事情呢?正式的史書上不見記載,有關少正卯之誅的記載始見於《荀子》一書。而《荀子》成書是到戰國時期的事情了。
不管有沒有少正卯之誅一事,孔丘與少正卯不對付是公認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