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耀與忠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以韓氏為主力的大軍,他們在春播結束之後就在“新田”郊外進行集結,隨後開拔往東討伐趙氏。
智氏、魏氏和韓氏討伐趙氏都不用再找藉口,僅是晉國與吳國為首的聯軍交戰時,趙氏作為晉國一員沒有參戰,拿出來都能夠名正言順實施討伐。
到目前為止,趙氏仍舊沒有對為什麼不保衛晉國做出任何解釋,態度方面怎麼看都顯得無比惡劣。
同時,趙氏不參與國戰,反而使用卑劣的方式殺死代國之君與中山國之主,致使趙氏的名聲變得比茅坑還臭。
那可不是智宵逼趙毋恤那樣幹,完全是趙毋恤自己從性格到選擇自己拿主意。
這倒也符合趙毋恤的為人,只要能夠完成目標,才不管做了之後會有什麼影響。
只不過,以當代人的看法,無疑趙毋恤就是個蠢貨。
後面趙毋恤將趙氏之主的寶座交給趙伯魯的後代,不是讓自己的子嗣繼承,大概是知道自己這一支的名聲完全臭掉,沒有任何挽救的可能性了?
在出兵之前,晉君午已經將趙氏在晉國除名,也就是趙氏不再作為晉國的一份子。
得到這個下場的趙氏仍舊沒有發表什麼言論,做的事情是加緊備戰,再一次鞏固汾水中上游以及塗水的防線。
智宵只是想看到韓氏討伐趙氏,至於後續怎麼樣,講實話就是一點都不關心。
與之相比,智宵更關注魏氏想做什麼又在做什麼,還有楚國與吳國的動向。
魏氏近期出臺了遷都計劃,從舊都遷往“帝丘”。
其它動作方面,魏氏在經營從鄭國佔取的地盤,投入極大的人力物力恢復生產。
這樣看的話,魏氏應該是進入沉澱階段,不會主動採取什麼太大的動作?
楚國與吳國的戰事仍在繼續,只是雙方都沒有投入更多的兵力,戰事主要圍繞在一方想保住夫概所部,另一方就是想屠盡夫概所部。
吳君夫差近來的境況比較糟糕,他回國之後大肆清洗了一波,倒是穩住了吳國的政局,奈何出兵討逆陷入僵持,國內的反對勢力重新抬頭。
其實,吳國這樣才正常。
誰讓吳國崛起的速度太迅猛,沒有一段時間較長的穩定期呢?
在吳君夫差繼位之後,啟動了運河工程,成功拉攏了多數諸侯國,奈何雄心勃勃的軍事行動遭遇了失敗。
要是吳君夫差北上順利,國內的反對勢力自然會蟄伏,乃至於改變想法進行支援;反之則是無論吳君夫差怎麼清洗,一次次都會讓反對勢力春風吹又生。
在異常忙碌狀態的智宵不知時間,一轉眼有了空閒,季節竟然又來到了新一年的冬季。
一年忙碌下來,智宵最終還是選擇在渭水南岸築城。
也就是說,智宵選擇的都城地址在漢帝國的位置,不出意外都城建成,一直到滅亡或不再適合之前,智氏的都城都是會在那裡了。
都城選在那裡,註定智氏的核心利益會一直是在關中,利益集團也是以關中勢力為主。
什麼時候到了必須遷都的那一刻,要麼是關中的出產不堪重負,否則就是有新的利益集團取代了舊有勢力。
比如東漢新都在“洛陽”而不是沿用長安,其實就是屬於出現了新的利益集團。
而李唐到天皇與天后共治的時代出現“洛陽”這座都城,則是關中的民生惡劣到了一定程度,顯得極其不堪重負了。
當然了,智宵是將新都城的地址確認下來,真正啟動工程卻不會是現在。
築城沒有那麼容易,尤其是要築一座規模極大的城池。
既然是築新的都城,智宵在規劃階段就會往長久去進行思量,不說堪比漢唐的長安,輸也不能輸得太誇張。
現階段,智氏最為重要的是先將水利工程完成,哪怕是秦地各處的築城都比新都城要更加重要。
秦庭統治時期,秦地的城池數量少到什麼程度?林林總總數下來,只有十一座城池!
那些年,棲息在這一片土地上的人口,數量約有個五六十萬,結果只有十一座城池?足夠說明秦庭在建設民生方面是多麼差勁了。
畢竟,城池不止是城池,它還是行政樞紐,且是保證農耕的基礎。
一座城池下轄數量不等的村莊,有城池才能夠在爆發戰爭階段讓生活在村莊的人有避難之地。
沒有城池,一旦敵軍來犯,遭到入侵的人往哪裡躲?他們逃得再快,反正一定沒有敵對方追兵的速度快,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