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耀與忠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晚上參與宴會的人並不少,包括在“洛邑”的他國大夫。
數十年來,周王室還是第二次這麼熱鬧,前一次是田氏、範氏、中行氏賜爵。
今夜前來參加晚宴的人遠比之前田氏、範氏、中行氏的那一次要更多,其實也是兩波人的實力差距擺在那裡,願意給智氏、魏氏、韓氏捧場的人更多而已。
用來舉行宴會的食材很大一部分是由智氏、魏氏、韓氏提供,周王室出了場地、人工以及美酒、少量食材。
哪怕是到了現在,能夠參加這種宴會依舊是身份地位的象徵,只不過在場的人雖然皆為權貴,同樣區分等級。
周王室的公卿身份很高,只是到現在光身份高壓根沒有用,至少發生衝突的時候沒有用。
很多諸侯的爵位不如周王室公卿,雙方一旦交惡的話,爵位低的諸侯因為實力強,分分鐘能夠吊打爵位高的人。
諸夏權貴的宴會看不到頻頻舉酒交盞,他們有各自的座位,互相之間保持距離,示好無非就是舉起酒樽致意,再各自喝下罷了。
在住下權貴的宴會上,只有想找麻煩才會離席到某人的位置,非什麼大事要事會在宴會結束後再說。
因此,諸夏權貴舉行宴會壓根不是主要為了交流,符合文明的特性,越是大事參與的人就會越少。
一場晚宴沒有發生什麼意外,進行了約一個時辰也就結束了。
智宵在宴會上看到不少認識的人,包括李耳。
同樣是做學問的人,李耳到哪都能獲得禮遇,有什麼宴會一般也會獲得邀請,換成孔丘就沒有這個待遇了。
那個有點複雜,往簡單了說就是李耳曾經擔任過周王室典藏室的管理員,看過太多的典籍,能夠默寫出來。
有人想詢問什麼,或是求李耳默寫一本典籍相贈,可不需要保持好關係嗎?
孔丘無法獲得與李耳的同等待遇,差距除了上面那個之外,其實就在於理念方面了。
宴會結束在退場時,不斷有人找智宵、魏駒或韓庚致意,問好只是一方面,約定什麼時候再聯絡才是主要目的。
翌日。
智宵、魏駒或韓庚並沒有馬上啟程離開,他們會借這個機會展開社交。
只不過,夠資格讓他們去拜訪的人不多,一般就是別人主動前來拜訪。
因為禮節的關係,沒有人會咋咋呼呼就上門,事先會派人前去約定什麼時候拜訪。
這樣一來,智宵、魏駒和韓庚就待在“洛邑”將近半個月,每天都有屬於自己的活動,互相之間其實很少再碰頭。
智宵是趁這個機會與一些勢力達成貿易上的合作,主要是收購糧食,達成賣出意向最多的是布匹。
在收購糧食這一件事情上,智宵很早之前就已經在做,有機會一定會從外部購買糧食,十餘年的時間讓家族在外採購了超過兩百萬石的各類糧食。
智氏在採購七八年糧食之後,魏氏和韓氏才反應過來跟著在外採購,只是等魏氏和韓氏想採購,他們發現絕大多數勢力已經跟智氏有了契約。
倒不是其他家族受限與跟智氏的契約無法再賣糧食給魏氏或韓氏,純粹就是他們的出產大部分被智氏包了,能夠賣給魏氏和韓氏的數量很有限。
智宵太清楚一點了,無論智氏自己出產的糧食再怎麼多,立國之後也絕對不夠用。
越是到戰亂連連的時代,糧食的出產就會越低,價格肯定也是增高,並且很多時候想買根本就買不到!
那麼,有機會大肆採購糧食囤積,智宵怎麼可能錯過?
半個月後,智宵、魏駒和韓庚一同啟程回國。
出城沒有多久,來到一處山腳邊的樹林外,程集過來稟告,說是有人求見。
只是單純的求見,那人沒有攔路。
“何人?”智宵得到答案,訝異道:“李耳因何見我?”
智宵有跟李耳接觸過,只不過也就那麼兩次……,還是一次?總之僅僅是見過面,真的算不上認識。
“找我做什麼?”智宵不認為李耳是一個會巴結權貴的人。
相反,該是權貴去巴結李耳,想方設法讓李耳默寫更多的典籍,好加強家族的文化儲備底蘊。
智宵卻是沒有挪位,派人去將李耳請了過來。
事實上,智宵不會輕易見誰,更不會去森林邊上與誰赴會。
不知道發生什麼情況的魏駒和韓庚先後過來,看到的是智宵與一名老者交談甚歡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