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耀與忠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現在的儒生多嗎?非常多,並且多到驚人!
以為就會是現在儒生多嗎?無論現在或是以後只有孔門之儒提倡有教無類,願意學習儒學就肯教導,再來是門徒拉門徒,徒子徒孫直接給無窮盡了。
到了百家爭鳴的時候,絕大多數學派都有門檻,,門檻越高的學派門徒越少。
另外,有教無類其實挺好,只是難免良莠不齊,但數量絕對會多到誇張的程度。
智宵很清楚的知道一點,儒學得勢是遲早的事情,哪怕沒有“獨尊儒術”發生,他們也會抱團取暖,龐大的基數就擺在那裡,怎麼滅都滅不完也滅不掉。
這個學派就是有一點不好,什麼不學將春秋時期魯國權貴的壞毛病給先學會,非常喜歡寫小文章罵人。
比如曾參,他親自經歷過孔丘與沈諸梁(葉公)的一場辯論,當時孔丘和沈諸梁誰也說服不了誰,孔丘和沈諸梁事後不再相見,曾參寫了一個《葉公好龍》的故事,直接把葉公黑得那個叫體無完膚。
沈諸梁確實很喜歡畫龍,只是也沒有因為這個愛好害了誰,甚至當政時期取得了很不錯的成績。
葉公好龍這個成語就是源自曾參所寫的《葉公好龍》故事,而成語的意思是:比喻所好似是而非,以致表裡不一,有名無實。
孔門之儒寫小故事抹黑人的事情屢見不鮮,許多歷史上有功績的人,由於那些小故事流傳開來,變成一個個故事中的反派或是愚者。
有一點需要提到的是,曾參是在沈諸梁亡故之後才寫,在沈諸梁活著的時候可不敢。
智宵幫助孔丘回去魯國,是智宵主動幫忙的嗎?並不是的。
孔門之儒有許多在智氏出仕,個別幾個爬上了中高層,他們聯合起來向智宵求助,懇求智氏能夠對魯國三桓施加影響,使得孔丘能夠重歸故里。
魯國三桓在孔丘等人眼中或是龐然大物,然而在智氏眼中也就是一隻小蝦米。
孔門之儒怎麼都辦不到的事情,智氏這邊一名核心族人過去傳達智宵的一句話就成了。
所以,智宵只是說了一句話而已,得以讓三桓解除對孔丘的限令,智氏真的沒有幹其它事情,或是付出額外的代價了。
而智宵願意幫孔丘說話,多少是有點希望孔門之儒後面提到智氏能夠嘴下留情的意思,再來就是一句話的事情而已,又不是多麼難以辦到。
之前孔丘很渴望能夠回到魯國,等待可以回去卻是反而不著急,暫時還待在衛國。
聽說,只是聽說,孔丘之所以留在衛國是因為南子。
現在,不喜歡晉國也不喜歡智氏的曾參,他不是礙於智氏對孔丘的幫助,想說一些壞話卻嚥了回去嗎?說明智宵的一些舉動有效果,並且效果絕不止會體現在曾參身上。
畢竟,孔門之儒很講究尊師重道,誰不想背上罵名的話,最好不要對幫助過孔丘的智氏嘴巴沒有把門。
還有一點,孔門之儒其實比任何學派都要講私情,某些不怎麼樣的人僅僅是跟初代祖師爺或門徒交情好,他們一樣名留青史或是得享後世香火。
其實也沒有什麼,無非就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而已,人之常情的事情。
要真的是大公無私到沒有絲毫煙火氣,講實話這樣的人或學派才是最為可怕。
拿智氏、魏氏和韓氏即將化家為國來說事,得到好處的不止是三個家族的一家之主,包括族人、家臣、附庸以及交好的家族,或多或少都能夠獲得好處。
“圍觀的人真多啊。”智宵站在戰車之上,舉目四望到處都是人。
以國人的數量最多,他們抱著看熱鬧的心思議論紛紛,看上去心情都很不錯?
國人有心情不錯的理由,近一段時間來“洛邑”的人倍增,有做小生意的人,他們的生意變好;哪怕不做生意,僅僅是提供住宿或伙食,一樣能夠賺一筆。
外來者的心態就很複雜了,他們將要見證世間再多三位諸侯,大多不認為是一件什麼好事,認定從此天下紛爭必將加劇。
不管誰和誰是什麼心態,總之智宵等一夥人再次進入宮城了。
在進入宮城後,禮樂時時刻刻都在奏響。
哪怕是到了現在,音樂依舊被認為很神聖,再被附上這樣那樣的種種神秘與含義。
智宵、魏駒和韓庚再一次參見周天子。
有宦官得到示意開始高聲問,有沒有人對智宵、魏駒或韓庚的功績有所異議。
話說,智宵、魏駒和韓庚有什麼功績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