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耀與忠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目前的時代還沒有百家諸子。
不算殷商的那種“儒”,孔丘正在整理和歸納自己的所學,想要創造出自己想要的儒家學說。
兵家在孫武以及田穰苴的努力下正在成型,其中孫武已經有《兵法十三篇》面世。
法家已經有了先驅,最早的先驅是管子(管仲),晉國範氏的範蒍以及鄭國的子產(公孫僑),他們都是法家的先驅者。
另外,趙氏的趙鞅也是法家做派的模樣,他與範吉射、中行寅共同築造華夏曆史上的第一座鐵鑄的刑鼎。(商鞅變法借鑑了趙鞅的方法)
李耳已經摸到了“道”的門檻,不出意外已經開始在塑造黃老學說的核心。
春秋是一個璀璨的時代,上下四百年註定對華夏起到很大的影響。在這個時代出現了不計其數掩耳盜鈴、守株待兔、鞭長莫及……等等的成語,同時誕生的學派形成了華夏文明的諸多思想。
智宵之所以會是那種詭異的表情,主要是從周公旦寫出的《周禮》本身就是一部用來約束人的書,某種意義上是可以視作一部“法典”的。
所以,主學《禮》的孔丘去幹法家的活,沒有什麼不合適的地方。在當前的時代甚至可以說是在幹本職工作。
因此不要奇怪儒家後面為什麼會排斥法家,原因就是以後的法家把儒家的工作給搶了。
智宵知道接下來這裡要熱鬧起來了。
果不其然,那些得知孔丘要被任命為魯國司寇的弟子,他們興奮得跟什麼似得,放聲歡呼搞得一陣鬼哭狼嚎,乃至於有人在激動得難以自己之下到處狂奔發洩。
突然間的變化讓智宵出現了計劃不如變化的麻煩。
智宵本來是想從孔丘的弟子中招聘一些人才,眼下孔丘就要回去魯國一展才能,哪怕孔丘願意放人,弟子們肯定會更傾向於幫老師幹活的。
所以了,有人前去告訴叔仲武,不用再去詢問自己的同學願不願意到智氏效力,可以全然當作沒有那麼一回事。
“世孫!”叔仲武后面來找到智宵,行跪拜大禮,恭敬請示道:“小人已試探冉求、宰予、仲由、端木賜……”,唸到的名字不少,隨後繼續往下說道:“冉求、公西赤與……,願為世孫效力。”
跟隨孔丘來到“戚”作客的弟子有二十多名願意為智氏效力?
智宵看著明顯還有話說的叔仲武等待下文。
叔仲武小心翼翼地抬頭看了智宵一眼,抿了抿嘴顫聲問道:“小人可否服侍世孫?”
本以為會無有所得的智宵心裡挺訝異的。
不是說孔丘要被任命為魯國司寇嗎?叔仲武作為晉人更願意給智氏效勞沒問題,作為魯國人的冉求、公西赤等人怎麼不想跟孔丘回去魯國呢。
“子有(冉求)言‘子貢善於雄辯,且有幹濟才,辦事通達,可助於師,求且往伯國為師尋有退路’;子華(公西赤)言‘子貢嫻賓主之儀,兼理財遠勝赤,師當無憂。赤往伯國,遠勝在魯也。’,餘者各有其言。”叔仲武將兩人的原話複述了一遍。
春秋時期“伯”通“霸”,人們稱呼霸主國就是伯國;同時,一個家族掌握權力的族長,也能冠於“伯”的稱號,例如某天智宵成了智氏的族長,外人可以用“智伯”來稱呼。
“子貢?”智宵有聽過名聲,沒想到身為同學的冉求和公西赤對端木賜的評價會那麼高。
另外,這一幫人倒是敞亮,借叔仲武的嘴巴將意圖說得很清楚。
在魯國內部,三桓同氣連枝掌控一切,講的話遠比國君有用。
只要瞭解魯國的政治格局,誰不清楚魯君宋想拿孔丘當工具人去跟三桓抗衡爭權呢?
所以了,那些門徒分明是看到了孔丘將會面臨的危險,希望用投效霸主國智氏的行為給孔丘增加助力,同時在懇求智宵在孔丘落難的時候能夠拉一把,不至於孔丘最後成了魯國政治鬥爭的犧牲品被三桓幹掉。
“我需要人才,很多很多的人才!”
“孔丘的弟子對歷史的影響無比之大,日後好多‘諸子百家’的創始人就是他們的弟子,說明這些人是有真才實學的。”
“歷史上孔丘變法失敗只是遭到驅逐,等需要的時候我隨便一句話就能賣人情。”
“或許……,我可以做更多,比如借用家族的影響力,再用晉國去威懾三桓,讓孔丘幫助魯君奪權,哪怕魯君與孔丘最終在魯國仍舊爭權失敗,過程中也可以方便智氏在魯國進行佈局。”
那一瞬間,智宵想到了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