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了沒名字用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室"不同,收集室內依然是磁場環境,在這裡的粒子每隔十幾秒就彙集到"動力室",不可否認,這兩次換位會產生一些耗損,但也僅僅是一些質量超過平均值太多的粒子罷了,這種粒子在大氣中佔比較低,基本上不會有"太大"損失。(一般我們認為大氣中輕質粒子數量上佔優勢,原因我覺得不用說)
透過篩選後的粒子以較低的速度進入動力室,然後……當然,這個過程我們看不到,但是儀器對於平臺的壓力是可測的,我們可以透過這個來推測內部情況。
數壓力數值逐漸降低,大約十二分鐘後,它漂浮了起來,但沒有漂多高便掉了下來,然後又被"託"住向上,然後又……
最終它在一個高度上平衡了,實驗成功了一半!
現在這種情況原因其實比較簡單,因為電場強度隨距離拉開而降低了,雖然是實驗室,這裡依舊難以做到在開放空間內電場強度處處相等,而電場力直接與電場強度有關,所以……
顯然,普通情況下自然電場遠遠不到四百伏每米,研究團隊仍然需要克服一些困難,那就是應對大氣中極不穩定的區域電場,及如何在這樣比較惡劣的電場環境下使飛行器保持較穩定的飛行。除此之外還有些細節,比如:能源儲存,電控(雷達,夜視,紅外,地形跟隨,地面/空中控制訊號接收及處理……),電場環境測量……由於研究是家族性質的,所以即使這些看上去比較簡單的東西,它們也會成為具有一定難度的阻礙。
除此之外,最好加上吸收電磁波的塗層,不然這個東西的較慢的飛行速度會使它變成空中小丑,雖然常規手段打不到,但花"億點"血本,達到近地軌道高度時發射的導彈估計躲不掉吧?那些東西的速度過快了,即使裝備了大推力發動機的重型戰機也甩不開,那麼高的情況下鎖定就是死!只能減少被鎖定機率,以減少此類風險。
加這個塗層也可以方便以後的實驗,至少不是裸奔。
雖然這個難度比較大,這種材料屬於機密技術,各國均不外傳。如果不是秦嵐身份特殊的話,還真的會阻礙住實驗進度……
還有一個無法解決的問題——導航。這個真的解決不了,不能用任何國家的導航,這個是肯定的,但是單個家族想要有一套衛星系統無疑是做夢!所以,這個東西估計還是由地面指揮,這意味著這個東西的運動半徑不能過大,否則將脫離控制範圍。
實驗會重複進行,以此摸索最佳磁場強度及電場強度搭配,最佳內部空間佈置,最佳重量重心及飛行器整體平衡性設計,還有萬年不變的材料強度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