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煥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操精明的頭腦,無時不刻不在審視著陣營的雙方,等待著變化。袁紹覺得自己彷彿穩操勝券,所以就沒有曹操一般的機警和持重。前者機警的等待時機,後者將馬虎大意。
沮授因為反對袁紹急於進兵,而被袁紹以“亂我軍心”為由監守軍中。沮授戴著撩銬要見袁紹,他告訴袁紹:“烏巢糧草重地,主公奈何疏忽?”
“還用得著汝說?”袁紹不屑。袁紹的態度拒人千里之外……意思是還用得著你沮授提醒?要不是看在你沮授“跟隨我多年”的份上,早把你這人才砍了。
沮授看出袁紹在人事任職上的巨大疏漏,烏巢是袁軍的囤糧之所,可是袁紹派淳于瓊去守烏巢,等於把烏巢拱手讓給曹操。
淳于瓊這個人在《三國演義》小說裡也借孔融之口說是“名將”,打架有兩把刷子,滿打滿算也就是顏良文丑一流的武夫。但有一個很明顯的缺點,嗜酒如命!軍人不反對喝酒,但是酒鬼卻是不行的。烏巢屯糧之地,交由一個酒鬼去守,這不是把自己的前景當兒戲嗎?沮授可以說冒死進諫,不可謂不忠。關鍵是袁紹不聽。
是人才會有缺點,人無完人嘛。
但袁軍的弱點不止如此,皆因領導的不能排程而使弱點盡行暴露。
審配和許攸是人才,可以肯定這點。審配對袁氏集團如同沮授,忠心不二,但為人缺乏大局觀,有剛正不阿的一面,但沒有通盤考慮的思維。本來通盤考慮應該是袁紹這個最高領導要履行的責任,偏偏袁紹也沒這方面的考慮,袁紹是很平庸的。
許攸起碼開始也是忠於袁紹的,不能因為後來他投靠了曹操就認為他喜歡反叛。沒人會喜歡背叛的,他對袁紹很熱愛。可是他為人有些貪,貪而不智,不知道適可而止,估計還喜歡中飽私囊。
於是,袁紹、審配、許攸這三個人,一個是領導,一個在後方工作的忠誠人員,一個在前線為領導謀劃的謀士,這三者之間發生了故事。這個故事改變了袁曹陣營雙方僵持的局面。
曹操實在是沒糧食了,他不得不焦急的等待“變化”,然後“用奇”制勝。他又寫信到許都催糧,結果這封信竟落到了袁紹陣營許攸的手中。許攸一看,大喜!趕忙跑到袁紹的營帳內,告訴袁紹:“曹軍缺糧,我們引一軍去襲許都,大事定矣!”
袁紹這位領導確實平庸,但要裝作高明,在屬下面前要懂得深思熟慮一番。殊不知,領導的判斷能力正是來自於他的大局觀和未雨綢繆的思慮。袁紹沒有這樣的能力,他反過來問許攸:“你怎麼不知道曹操是故意丟下這樣的書信呢?”
領導這麼問,其實有對自己的觀點肯定和帶有責問下屬的意味,許攸如何能分辨?又怎麼分辨?許攸就沒有分辨,他知道袁紹這種領導是不能辯論的。
恰好此時,審配從鄴城來信,信中說明許攸的全家被逮住了,而且關進了大牢。聽後主公發落,原因是腐敗。
袁紹一看這書信,把許攸一頓罵:“還好意思來出言獻策!”
許攸被罵得灰頭土臉。他出了營門,自己的家小落入審配手中,還得保全?恨不得不活了!一想,不如索性去投曹操。於是,曹操久等的變化和機遇就來了。
袁紹陣營內,人才們的摩擦老早就有,從人力資源學的角度很值得研究,但這裡不做重點講。許攸為人貪婪,喜歡財貨,這是要不得的,用這樣的人要麼把話講明,要麼拒之不用。審配為人忠誠剛正不阿,而且勤勉盡責,可試想?兩軍對壘,許攸和領導在前線,處理事情不做緩衝周全的考慮,動不動就是把人家全家都關押了。古時候關押那基本上就是死路一條,覆巢之下不會有完卵,許攸的感受可想而知。
袁紹作為一個領導,首先他沒有尊重人才的風度,他還自認為血統高貴乃當今名仕。他跟領導這一角色差的太遠,他沒有周武王那樣的政治立場和道德修養,也沒有曹操那樣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的雄心跟魄力。光說這件事情上,你起碼尊重下屬,考慮下屬的觀點,許攸撿來的書信要是真的呢?要是許攸的判斷是真的呢?
袁紹就覺得自己什麼都會,既然是下屬肯定應該不如領導了。作為領導的袁紹不會這樣想:我是領導,但具體謀劃和具體怎樣做,我不如我的下屬,我不如我的臣僚;我是領導,我只需要知人善任就很不錯了。
領導需要決策,和曹操相比,袁紹的決策輸的乾乾淨淨。
許攸沒有賭氣自殺,而是選擇了投靠曹操。書中非常生動的描述了曹操的熱情。曹操在營帳裡面,一聽說許攸來了——是跣足而出,來不及穿鞋跑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