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煥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曹操與袁紹,如同經典的領導教科書。一個闡述著成功的領導案例,一個闡述著失敗的領導案例,於今天的公司管理頗有參考意義。
荀彧是三國時期頂尖的人才,他原先是袁紹手下。他判定袁紹不能成事,於是跑到曹操的陣營當中。他對曹操的治軍方略深為歎服!
賈詡是三國時期一流的人才,他說:“因為張繡言聽計從,所以不忍心離去。”
賈詡知道張繡不是能問鼎天下的人,只是不忍心離開他而已。但在曹袁兩大陣營的VS過程中,他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最終促成了張繡歸附曹操的重要決定。
賈詡在張繡跟前把歸附曹操還是袁紹作了經典的對比,他對張繡說:“1袁紹外寬內忌,忌諱很多,而曹操寬容大度,能成就王業的人不會對曾經的過節耿耿於懷(打消張繡宛城之戰的顧慮);2袁紹兵多將廣,投靠他,他不會以我為重,而投靠曹操,曹操不會虧待我們的;3曹操尊天子以令不臣,是大漢丞相,我們站在曹操一邊,是歸順,而站在袁紹一邊,則是附逆!”
張繡本來也不是什麼英才,不是劉備孫策孫權能成就大事的人。自己手頭低,劉表這種人根本靠不住,也就只好聽從了賈詡的建議,歸順了曹操。
曹操何等梟雄?他當然歡喜,他親自拉著張繡的手,表示很親熱!
關於曹袁的實力對比,最有名的論斷是《三國演義》這本書中很值得讀者去背誦的一個段落就是郭嘉論“十勝十敗”,是赤裸裸的把袁紹和曹操作了對比。實際上也是羅貫中對領導的一種期望!什麼是好領導?請看《三國演義》郭嘉論十勝十敗。
在人才學方面,曹操明顯領先於袁紹。無論是對人才的定義,還是對人才的吸引力,還是對人才的任免,曹操可謂知人善任。至於孔融和荀彧之間的對話,頂多是陣營雙方人才的差別,但不是導致戰爭結果的決定性因素。在領導制度中,組織行動的結果起決定性因素的往往是領導者的決定,領導者本人的才能品格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其實袁紹陣營一方的人才,是很優秀的,真的。所以是袁紹這個最高層領導,拿著雄厚的人力資本,不會運用,輸給了曹操,怪不得人才自身。
我們還要看看官渡之戰的背景,其他各方勢力可否有動靜?關中各路軍閥沒有動靜,互相盯著對方;劉表被郭嘉一口咬定是“守城之賊,座談客耳!”不會有什麼動靜;劉備也看出袁紹雖盛實衰,藉機跑了,後來古城聚義,投靠了劉表;孫策驍勇不讓乃父,卻出了意外,其弟孫權坐領江東,需要穩固基業,不願輕出。所以黃河兩岸,曹操和袁紹可以正兒八經的大幹一場了,一決雌雄!
延津白馬兩場戰役中,河北名將顏良文丑果然是被“一戰可擒”,不值一哂。
先前,田豐建議袁紹聯合徐州劉備一起攻打曹操,結果袁紹因自家小孩病了,所以提不起精神。導致曹操很順利的把劉備趕出了徐州。劉備投靠袁紹,建議袁紹出兵討伐曹操。沮授這時候建議不要急於與曹操大規模決戰,應該進行四處騷擾,疲憊曹操的有生力量。打消耗戰,這樣穩操勝券。袁紹沒有采納。
現在袁紹大舉進攻曹操,恃眾逞強。曹操軍隊糧草雖然沒有袁紹的多,可將士都是久經沙場的精銳,所以兩軍對決,速戰於曹操戰略上有利。在速戰和緩守的決策上,田豐和沮授這兩位拔尖的人才卻因為頂撞了袁紹,反而被袁紹收監下獄。
門多故吏,是袁氏集團人力資源的一大特點;唯才是舉,是曹操陣營的一大特點。袁紹麾下不乏良將謀士,絲毫不比曹操弱,可是曹操對正確的觀點有一種與生俱來的敏感,而袁紹往往聽不進正確的意見。作為擁有決策權的領導,二人分出了的高下。
曹操不敢與袁紹硬碰硬的決戰,於是退守官渡。袁紹氣勢洶洶的撲過來,雙方進行了如土丘、發石車、挖地道等技術性的攻守對抗,但也就僵持在官渡了。
曹操有些憂慮,他擔心西涼馬騰,荊州劉表會有什麼動作,不能這麼耗下去。劉曄進來,看出了曹操的心思,他說道:“袁紹恃眾憑強,明公扼守官渡,袁紹雖眾,也不能進,這不正說明袁紹也不過如此嗎?”
袁紹的確也不過如此,恃眾逞強也不過如此。
曹操往許都催糧,許都荀彧來信,信中說道:“待其有變,此用奇之時,不可失也!”
曹操徹底打消了退兵求和的念頭,要“等待敵方陣營發生變化,然後出奇制勝”,就能一統北方,進而一統天下。看誰能堅持最後五分鐘?看誰能抓住稍縱即逝的機遇!
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