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土木 (第1/3頁)
九指神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就在咸陽到處都是亂糟糟的時候,第二期寺工子弟上郡考察團出發了。
為安全和便於管理考慮,張誠要求本次的考察團成員為12-16歲年齡,男女不限。這個時代人相信多子多福,所以即便是卡了這個年齡,仍然有幾百人參加到這個考察團。這麼多人集體出城,就太扎眼了。最終內部討論的辦法是,把這些孩子編入不同的商隊,這個時代只有商賈能夠自由出行穿行於郡縣之間。
靠許記一家商隊是不可能的,許記也沒辦法把幾百個人順順利利送出城。好在咸陽是天下皇都,商行甚多,而和寺工打交道的商行更是比比皆是。咸陽的大商行,要麼是寺工的供應商,要麼是寺工的經銷商,千絲萬縷的關係。寺工這面骨幹集體找到商行,讓幫忙送點孩子去上郡,那還有什麼可說的,雖然張村主要來往的商隊是許記這一家,但是上郡靠近匈奴,馬羊貿易一直都很發達,還是有好多商行走這條線的。幾十家商隊登記出城,這些孩子也就跟著浩浩蕩蕩踏上了蒙恬修築的直道、
根據張村那面來信的要求,一時不能提供充足的房舍,這些遊學生就得臨時搭帳篷住一下,中學校長大儒公孫尼子保證說,到達張村一個月以後,這些孩子都能有宿舍可住。在此之前,孩子們要露天上課以及參加實踐課程。
這個說法寺工的家長們倒也都能接受。每個商隊也因此攜帶了些製作帳篷的桐油布。油布已經按照學校方面要求的尺寸和形狀進行了裁剪和縫紉。學校方面說的很明白,支帳篷的木杆村裡就能提供,布匹之類還得從咸陽攜帶一些,張村發展到現在,在紡織業方面卻始終沒有大的進展。實在是忙不過來。技能點都堆到重工業基礎方面去了。
這一批次的學生,成為張村校區歷史上起步最困難、最狼狽的一批學生,在後來的校史中,把他們寫作是篳路藍縷的一代前輩,雖然在當時,這些孩子也不覺得特別辛苦。
經歷了上千裡的徒步跋涉,這些孩子一路風塵,進入張村的時候,各個看上去像是要飯小孩一樣。讓等候在張村的趙杏兒看得心疼不已。蒙恬帶著一眾中小學生幫助迎新,給所有孩子編隊分組。在規劃好的校園區廣場一角,地上已經堆好了杆棒,旁邊還擺放著很多木桶木盆。蒙恬和學生們引著這些遊學生分小隊站在廣場上。蒙恬和老生們現場示範杆棒油布製作帳篷的方式,然後就是分小隊各自在規定區域內搭建帳篷,一時間廣場上煙塵四起。
木盆裡有清水,孩子們分男女用幕布隔離,用木盆裡的水清洗身體,換洗的衣服全部脫掉扔進竹籃裡,學校校工把這些衣服用獨輪車運到鐵坊那面,用高溫蒸汽消殺、以後再還給孩子們。每個孩子最後分到了一塊毛巾、一把木梳、一套新衣服——學校這面稱之為校服。
因為張村在印染紡織這方面一直都不夠發達,這些衣服是從商行買來的白麻布,臨時印染裁剪和縫紉的。在製作服裝方面,趙芃積極參與,並且跟有經驗的學長一起學習如何標準化打樣、流水線縫紉。
趙芃特地把自己掌握的扣子技術貢獻出來,在木工坊加工了大量打孔小竹片製作成一個個黃澄澄的圓紐扣。在服裝樣式上,趙芃發揮了自己的天才,設計出一種對襟紐扣的衫子。這種衫子沒領子,因為是對襟紐扣,就特別節省布料,下裝也是同樣的思路,設計了兩條腿的,理由同樣是節省布料,又能遮羞,褲腰後方設計了一個腰帶環,可以穿一條腰帶過去,用腰帶束住褲子就不會掉下來。
整套衣服是用靛藍染成。就是荀子說的那個青出於藍的靛藍。這種植物性染料固著性並不好,穿著容易掉色,洗一洗也會褪色,但是沒辦法,其它染料都太貴,張村也沒有太多色彩的染料,只能先做將就。這種暗藍色的服裝稱為張村中小學第一款校服,穿上去看起來非常古怪,但是幾百個孩子都穿上同一款校服,看起來就格外整齊和利索。
“這套衣服的好處還有,就是不會束手束腳,活動更方便了。”趙芃站在趙杏兒身邊,一邊看孩子們換上衣服走進操場,一邊說。
“嗯,倒也是,腿兒是腿兒袖兒是袖兒的。”趙杏兒抱著肚子微笑。剛剛洗過的少年們,小臉兒紅撲撲的,配上這新衣服,別說,還怪好看的。
鞋子是張家款的麻鞋。張黑家的已經很多年不用再做麻鞋賣錢了。但是聽說有幾百個孩子要上村上來學習生活,還是帶著一眾婦人抓緊做了幾百雙麻鞋。這款麻鞋保留了張黑家的一貫的做工和風格,紅紅綠綠的,煞是漂亮。配上這暗藍色的衣服,也挺活潑的。
“有點兒窮搜的?”趙杏兒歪著頭對趙芃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