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布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他挽中唐於危難,給唐朝續命百年,被稱為中唐第一謀士。他是三朝帝師,歷經四朝不倒,被譽為白衣宰相。他不汙於流俗,不苟活於世,入則為卿相,出則為高士,始終保持著個人氣節與情操。
他就是不為帝王相,誓當王者友的一代奇人,李泌。
李泌,字長源。祖籍遼東郡襄平縣,生於京兆府。唐朝中期政治家、謀臣、學者。
公元722年,開元十年。李泌出生在遼東李氏,遼東李氏是高門氏族,李泌的六世祖李弼是南北朝時期北周的太師、八柱國之一,他的父親李承休是唐朝吳房縣令。李泌天資聰穎,加上出身高門,自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博得了神童的美名。《舊唐書·李泌傳》記載:”少聰敏,博涉經史,精究《易象》,善屬文,尤工於詩,以王佐自負。”
公元728年,唐開元十六年。唐玄宗李隆基舉辦了一場佛、道、儒三教的辯經大會,年僅六歲的李泌經人舉薦,被召入長安。彼時玄宗皇帝正與張說對弈,見李泌前來,便令張說出題考校。張說以 “方圓動靜” 為題,李泌不假思索,應聲而答:“方如行仁義,圓如用智慧,動如施展才能,靜如心領神會。” 此語一出,語驚四座。李泌的語言才華和過人智慧,令玄宗皇帝驚歎不已,玄宗皇帝對李泌大加賞賜,並叮囑李泌的家人讓他們好好撫養李泌。《新唐書·李泌傳》記載:“帝大悅曰:「是子精神,要大於身」。賜束帛,敕其家曰:「善視養之」”。
李泌小小年紀不僅得到了玄宗皇帝的青睞,也得到了宰相張九齡的喜愛,張九齡常常在臥室接見李泌,與他交談,並稱他為“小友”。大臣韋虛心、張廷珪也很器重他。
李泌成年後,非常博學,擅長研究《易經》。李泌雖曾得玄宗皇帝的盛讚,卻無意科舉入仕。他志在四方,喜歡遊歷名山大川,熱衷於訪求長生不老之術。李泌的父親李承休性格開明,不僅對兒子的想法深表贊同,還慷慨解囊,資助兒子游歷之行。於是,李泌自此踏上旅途,于山川湖海間磨礪身心,在市井街巷中洞察百態。
公元751年,唐天寶十年。隱居在嵩山的李泌,給玄宗皇帝獻道經,玄宗皇帝召他講《老子》,因李泌講解“有法”,玄宗皇帝命他待詔翰林,去東宮侍奉太子李亨。太子李亨與李泌一見如故,兩人關係十分親密。此時,楊國忠深得唐玄宗恩寵,十分飛揚跋扈,經常不把太子放在眼裡。李泌看不慣楊國忠的行徑,於是寫詩諷刺他。楊國忠懷恨在心,再加上他十分忌憚李泌的才能,便向玄宗皇帝誣告李泌寫詩諷刺朝政,在高力士的力保下,李泌免遭災禍,被貶出京師,到了蘄春郡(今湖北蘄春)。此事之後,李泌選擇了隱居深山,一心研究道學,不再參與朝野紛爭。《舊唐書·李泌傳》記載:“乃潛遁名山,以習隱自適。”
公元755年,唐天寶十四年。由於玄宗皇帝后期的朝政腐敗、社會矛盾尖銳、邊疆形勢緊張以及中央與地方力量對比失去平衡等因素,爆發了安史之亂。安史之亂猶如一場驚濤駭浪,瞬間將大唐盛世的繁華席捲而去。
公元756年,唐天寶十五年。安祿山叛軍勢如破竹,長安淪陷,玄宗皇帝倉皇出走。太子李亨在靈武(今寧夏靈武)繼位,史稱唐肅宗。剛剛登基的肅宗,面對的是一個千瘡百孔的爛攤子,兵微將寡,文武官員不足三十人,士氣低落,民心惶惶。此時,肅宗想起了李泌。那個曾在東宮陪伴自己,為自己出謀劃策的智囊。他心急如焚,連下數道詔書,徵召李泌前來。李泌不顧路途艱險,穿越重重戰火,千里迢迢趕赴靈武。一路上,他風餐露宿,歷經磨難,但心中的信念卻從未動搖。
李泌抵達靈武時,正值宰相房琯兵敗之際。房琯本是一介書生,雖有滿腹經綸,卻不懂軍事。肅宗正是用人之際,無奈之下任命他為統帥,與安祿山叛軍作戰。房琯滿懷壯志,效仿古人,採用車戰之法,以兩千輛牛車居中,左右翼以騎兵護衛,浩浩蕩蕩向叛軍進發。然而,叛軍久經沙場,豈是輕易可敗之輩?他們見房琯擺出如此陣法,便以火攻應對。一時間,火光沖天,牛車受驚,四處奔逃,唐軍陣腳大亂,叛軍乘勢掩殺,唐軍損失慘重,四萬多將士戰死沙場。房琯兵敗的訊息傳回靈武,肅宗心急如焚,卻又無計可施。他深知,若不盡快平定叛亂,大唐將有亡國之危。
李泌的到來,如同一道曙光,照亮了肅宗心中的陰霾。肅宗見到李泌,彷彿抓住了救命稻草,他緊緊握住李泌的手,急切地問道:“敵人如此強大,天下何時才能平定?”李泌卻鎮定自若,他安慰肅宗道:“叛軍雖氣勢洶洶,但不得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