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布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范增完全沒有盡到謀士的職責,因為項羽做了一件震驚天下的大事,那就是坑殺了二十多萬秦軍,而范增並沒有阻止。
不論其中緣由如何,這一點上范增是很失職的。要知道這二十多萬秦軍的家人基本上都在關中,項羽如此殘忍,等於是將自己擺在了關中百姓的對立面。反觀劉邦進入關中後,與關中百姓“約法三章”,得到了關中百姓的支援。
所以說,在民心這一塊,項羽其實已經徹底輸給了劉邦。
公元前206年,范增隨項羽入關中。
《史記·項羽本紀》記載:“沛公居山東時,貪於財貨,好美姬。今入關,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氣,皆為龍虎,成五采,此天子氣也。急擊勿失。”
這段話是范增對項羽說的,范增看出了劉邦的野心,認定劉邦會是項羽最大的阻礙,建議項羽別講什麼仁義道德,直接發兵剿滅劉邦!劉邦封堵函谷關,阻攔天下諸侯,一是以寡敵眾,二是失了天下大義,此時攻打劉邦是名正言順。
事實證明範增是對的,但由於項羽性格的原因,導致這次戰爭沒能爆發。
眼光老辣的范增,無奈之下自編自導了一出“鴻門宴”。
在“鴻門宴”上,高情商的劉邦不斷討好項羽,劉邦集團的謀士見招拆招,運用各種計策瓦解了項羽陣營,導致項羽與范增的意見不統一,最終使劉邦全身而退,氣得范增破口大罵:“豎子不足與謀”。
這也從側面說明了范增是一個很容易意氣用事的人,他既不懂得勸說,也不懂得和君王的相處之道。
後來項羽分封各諸侯,范增為項羽提出鉗制劉邦的分封之策。
《史記·項羽本紀》記載:“項王、范增疑沛公之有天下,業已講解,又惡負約,恐諸侯叛之,乃陰謀曰:“巴、蜀道險,秦之遷人皆居蜀。”乃曰:“巴、蜀亦關中地也。”故立沛公為漢王,王巴、蜀、漢中,都南鄭。”
意思很明確,把這些貧瘠崎嶇的地方封給劉邦,就是想限制劉邦的發展,但令項羽和范增都沒有想到的是,這反而讓劉邦在項羽不過多關注的情況下,得以猥瑣發育,為劉邦後來平定三秦爭天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公元前204年,劉邦被項羽圍困在滎陽,劉邦糧草匱乏,向項羽提出割地求和,與項羽約定劃滎陽而治。
本來項羽已經同意了劉邦的求和請求,但范增卻堅決反對。
《史記·項羽本紀》記載:“歷陽侯范增曰:“漢易與耳,今釋弗取,後必悔之。”
范增認為此時正是劉邦虛弱的時候,應該趁機徹底將劉邦擊潰,不然以後必定會後悔,於是項羽拒絕劉邦的求和。
事實證明,范增又一次做出了正確的預判,這也是非常正確的做法,如果一切繼續這麼發展的話,劉邦集團可能就被項羽徹底消滅了。
但關鍵時刻,劉邦採用陳平的離間計,讓項羽懷疑范增,疏遠范增,范增的性格弱點在這個時候也明顯的暴露了出來。
《史記·項羽本紀》記載:“亞父聞項王疑之,乃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為之!原請骸骨歸!”
范增最終負氣離去,在回家的路上,因背上的毒瘡發作而死,一代忠臣就這樣退出了歷史舞臺。
范增七十歲出山,對項羽和項梁叔侄兩人忠心耿耿,竭盡全力為項氏集團出謀劃策。
在謀略方面,他總能一眼看透敵人的意圖,並且提出相應的措施。
但在為臣方面,他既不懂得勸說之法,也不懂得和君王的相處之道,最終落得個悲憤抑鬱而終的下場。
但不管怎麼說,范增始終是一個好奇計的人,他事事都在為項羽著想,始終都想協助項羽消滅劉邦。他的忠誠、機智和膽略,都極為罕見,也讓人刮目相看。
項羽在烏江自刎之時,不肯過江東,無顏面見的不僅是江東父老,可能還有他的“亞父”范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