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布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他是項羽的亞父,也是西楚第一謀士。他七十歲出山,竭盡全力為項羽出謀劃策,輔助項羽建立了西楚政權。他好出奇計,是“鴻門宴”的最佳編劇和導演,卻因項羽優柔寡斷遺憾收場。他作為謀士,智力有餘卻情商不足,最終和項羽分道揚鑣悲憤抑鬱而終。
他就是歷陽侯:范增。
歷史上但凡有大成就的人物,他們的身邊必然不缺少謀士,項羽如此,劉邦也是如此。
劉邦在統一天下建立漢朝之後,曾經對楚漢之爭做過覆盤和總結,劉邦認為他之所以能得天下,是因為用了張良、蕭何與韓信,而項羽之所以失敗,在於有一個范增卻不用。
劉邦的話,肯定了范增是一個能人,而且是勝敗的關鍵人物,范增也因為劉邦的高度評價知名度大漲,那麼,范增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范增,居鄛人,秦末政治家、將領,項羽的重要謀士。
關於范增這個人,他的事蹟只出現在《史記》中,而且是出現在別人的傳記裡。
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陳勝死後,各地反秦勢力如同一盤散沙,反秦鬥爭陷於低潮。
此時實力和名望最強的項梁在薛地(今山東省滕縣南)召集各路兵馬,商議挽救時局的方針和策略。
范增就是這個時候進入項氏集團的。
范增出山的時候,已是七十歲的高齡,這在古代,可以說是高壽中的高壽了,按照常理,這個年紀應該是兒孫滿堂,在家安享天年,但范增這老爺子偏不安分,平時在家就好出奇計。《史記·項羽本紀》記載:“居鄛人范增,年七十,素居家,好奇計。”
公元前208年,一大把年紀的范增從安徽跑到山東,希望在有生之年把自己的智慧貢獻給反秦事業,至於這其中的緣由,史書沒有記載,我們也不得而知,姑且認為老爺子還有一顆治世之心吧!
范增有自己的能力和魅力,這一點是肯定的,不然項梁也不會接見和重用這樣一位七十高齡的糟老頭子。成為項梁的幕僚後,范增獻出的第一條計謀就是勸說項梁扶持義帝,也就是秦末版的“挾天子以令諸侯”。
范增為項梁分析了陳勝、吳廣失敗的原因,同時也給出了可行性方案。
范增認為,陳勝之所以失敗,就是不得人心,因為他沒有扶持一位楚國王室的後代當君主,而是自己當了君主,因此得不到長久的人心支援。所以范增建議項梁,擁立楚國王室後裔為楚懷王,提出“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口號,高舉楚懷王的旗幟,號召群雄,統一指揮,這樣才能取得最後的勝利。
項梁採納了范增的建議,立楚懷王熊槐的孫子熊心為新的楚懷王,自封“武信君”,號令各路兵馬,取得了一系列的勝利。《史記·項羽本紀》記載:“今陳勝首事,不立楚後而自立,其勢不長。今君起江東,楚峰起之將皆爭附君者,以君世世楚將,為能復立楚之後也。於是項梁然其言,乃求楚懷王孫心民間,為人牧羊,立以為楚懷王,從民所望也。”
范增為項梁提出的這條策略,只能說是中規中矩,有優點也有侷限,甚至可以說為項羽後來埋下了禍端。
擁立楚懷王號令天下伐秦和提出“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口號,確實讓楚國人在諸侯聯盟中佔據了領導位置,起到了凝聚人心,順從民意的作用,加速了秦朝的滅亡,但這僅僅只是凝聚楚國人的人心,順從楚國人的民意,因為楚國只是當時眾多諸侯國中的一個,擁立楚懷王不僅對其他諸侯國的號召力不大,還會讓其他諸侯國紛紛效仿自立,這樣就背離了滅秦統一的大方向。而且項羽不是那種甘心受制於人的傢伙,這就導致了後來項羽怒殺楚懷王,弄得項羽的名聲非常不好,埋下了禍端。
項梁在東阿大敗秦軍之後,率軍西進,一路高歌,節節勝利,來到了定陶,這時被勝利衝昏頭腦的項梁開始變得驕傲自滿。而鎮守定陶的秦軍將領,是被稱為大秦最後的戰神章邯,再加上秦朝發動了全部兵力來增援章邯,項梁不出意外的戰死。
項梁死後,項羽接手項氏集團,范增成為項羽的主要謀士,被封為“歷陽侯”,項羽尊稱范增為“亞父”。范增也是對項羽忠心耿耿,竭盡全力為項羽出謀劃策。
公元前207年,爆發了鉅鹿之戰。
項羽破釜沉舟,率領楚軍全殲王離所率的四十萬秦軍主力,後來又迫使章邯的二十萬秦軍投降。
在整個鉅鹿之戰中,史書上都沒有提及范增,但范增作為項羽的頭號謀士,肯定是跟項羽在一起的,此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