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布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奮武校尉,接替周瑜,魯肅也成為了東吳的第二位大都督。
周瑜去世後,孫權放棄了奪取益州的戰略。為了加強孫劉聯盟,孫權和劉備進行了地盤交換。孫權將南郡的江南部分分給劉備,劉備因此成為荊州牧。而且雙方達成協議,劉備如果拿下益州,就必須歸還荊州,這便是歷史上有名的“劉備借荊州”。
公元215年,建安二十年。劉備拿下益州和漢中,孫權要求劉備歸還荊州,但勢力膨脹的劉備,開始耍賴皮,並未同意。孫權十分惱火,便派呂蒙率軍前去攻打長沙、零陵、桂陽三郡。長沙、桂陽蜀將當即投降。劉備得知後,親自領兵五萬從成都趕回公安,派關羽率軍爭奪三郡。孫權也從秣陵進駐陸口,派魯肅率領一萬人屯守益陽,和關羽對抗。
魯肅為了顧全大局,邀請關羽相見,並單刀赴會。會上魯肅從東吳的角度詳細闡述了荊州歸屬的合理性,同時又表達了希望維持聯盟友好關係的願望。他以慨然的勇氣,有理有據的言辭,說得關羽無言以對。
不過這次會談並沒有什麼結果,雙方僵持不下,戰爭一觸即發。這時曹操帶兵進攻漢中,劉備因為漢中的壓力,歸還了一些荊州的領土給孫權,同時在魯肅的斡旋下,雙方講和,算是維持住了孫劉聯盟。
魯肅性格豁達大度,在東吳內部,面對諸多複雜的人事與決策分歧,他始終能保持寬廣的胸懷。例如,赤壁之戰前夕,主和派與主戰派爭論激烈,以張昭為首的眾多文臣主張向曹操投降,魯肅卻堅定主戰。但他並未與主和派產生激烈衝突,而是耐心地向孫權分析利弊,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闡述主戰對於東吳存續與發展的重要性。戰後,他也沒有對那些曾主張投降的同僚心懷怨恨或加以報復。這種大度的處事風格,有效避免了東吳內部因決策分歧而陷入內鬥泥潭,維護了政權的穩定和諧。
在與關羽相鄰治理荊州地區時,雙方因利益糾葛時有摩擦。關羽為人高傲,在一些交涉場合態度強硬,但魯肅總能剋制情緒,從孫劉聯盟的大局出發,試圖透過和平談判化解爭端,展現出了非凡的涵養與大局觀。其豁達大度的性格為緩和矛盾、維護聯盟穩定起到了積極作用。
魯肅為人忠厚老實,對待朋友和主公都極為重情重義。他與周瑜自結識後,情誼深厚。在周瑜的軍旅生涯以及處理東吳軍政事務過程中,魯肅始終全力支援。二人相互配合、相互信任,共同為東吳的繁榮出謀劃策。周瑜臨終之際,還特意舉薦魯肅接替自己的職位,足見二人之間的真摯情誼以及周瑜對魯肅能力與品德的高度認可。
對於孫權,魯肅更是忠心耿耿,將一生都奉獻給了東吳事業。他所提出的每一項計策、參與的每一次決策,皆是出於對孫權和東吳的忠誠,毫無私心雜念。這份忠厚重義不僅讓他在東吳內部贏得了廣泛尊重和崇高威望,也使得各方力量願意圍繞在他身邊,齊心協力為東吳的發展而努力。
公元217年,建安二十二年。魯肅病逝,年僅四十六歲。
魯肅去世後,孫權親為他舉辦喪事,並參加了他的葬禮,就連諸葛亮也為他舉哀。魯肅的離世,不僅讓孫權痛失了一位得力的助手和朋友,也讓江東失去了一位傑出的軍事家和政治家。
縱觀魯肅的一生,他既勇敢又充滿了智慧,他既忠誠又慷慨大方,是一位豪俠之士。他以出色的人際交往能力,成功地與各方勢力建立了良好的關係,是一位傑出的外交家。他不僅在戰場上建立了卓越的戰功,還在政治上善於制定策略和應對變局。
他是一位成熟的軍事家和政治家,更是一位頂級的戰略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