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布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個江西鎮南軍。後來,徐溫為徹底據有虔州,又在已改任節度判官的嚴可求建議下,於次年在距離虔州六百餘里的吉州新淦縣(治今江西新幹)設立制置使(軍事機構),派駐軍卒,每次換防都暗中增加一些兵力。新淦駐軍逐漸得到增加,虔州對此毫無察覺。
公元915年,唐天佑十二年。徐溫出鎮潤州,建立霸府,遙決軍國大政,並以長子徐知訓在廣陵統領朝政。嚴可求也被徐溫留在廣陵,輔佐徐知訓。但徐知訓驕橫恣肆,不但凌辱諸將,甚至經常侮弄楊隆演,毫無君臣之禮。宿衛將馬謙、李球於次年二月率部譁變,劫持了楊隆演,以勤王的名義召集庫兵討伐徐知訓。徐知訓準備逃離廣陵,被嚴可求所勸止。當時軍府人心惶惶。嚴可求故意關門睡覺,甚至“鼾息聞於外”,成功安撫住軍府。大將朱瑾次日率軍由潤州趕至廣陵,擊潰亂兵,擒殺李球、馬謙,平息了叛亂。
公元918年,唐天佑十五年。吳國正式對虔州用兵。嚴可求以厚利招募贛石(今江西贛縣與萬安縣之間贛江的險灘)水工,使得吳軍順利透過了贛石險要。吳軍在虔州毫無防備的情況下兵臨城下,最終在當年十一月攻取虔州,徹底據有了江西之地。而就在虔州之戰期間,廣陵城中突發了一場政變。朱瑾設計殺死了徐知訓,但在徐氏黨羽的圍攻下,被迫自刎而死。當時,徐溫已移鎮於升州(後升置為金陵府,治今江蘇南京)。其養子徐知誥鎮守潤州,在政變當日便引兵入據廣陵,搶先穩定了城中秩序。徐溫隨後亦抵達廣陵,懷疑大將米志誠暗助朱瑾。嚴可求遂詐稱吳軍前線大捷,召諸將吏入府慶賀,趁機擒殺了米志誠。徐溫認為城中還有朱瑾的同謀,打算大行誅戮。嚴可求與徐知誥於是將徐知訓的過惡盡皆告知徐溫。徐溫這才停止了繼續殺戮。不久,徐溫歸鎮升州,仍“總軍國大綱”。徐知誥則取代徐知訓,留在廣陵輔政。
嚴可求在徐知誥執政後,屢次勸說徐溫以親生次子徐知詢取代徐知誥,這引起了徐知誥的反感。徐知誥於是聯合駱知祥,將嚴可求外放到楚州(治今江蘇淮安)擔任刺史。嚴可求卻徑自到升州去見徐溫,建議徐溫促請楊隆演稱帝,割斷吳國與唐朝在法統上的關係,以擺脫將來可能的被動局面。徐溫於是將嚴可求留在了廣陵,讓他擬定建國禮儀。徐知誥又轉而拉攏嚴可求,和他結為兒女親家。
公元919年,南吳武義元年。徐溫親率一眾將吏、藩鎮,向楊隆演勸進稱帝。楊隆演拒絕,只稱吳國王,改元建制。吳國正式由藩鎮體制改為王國體制。徐溫被拜為大丞相,仍鎮升州。徐知誥以宰相居中輔政。嚴可求則擔任門下侍郎。次年,楊隆演病重。徐溫自升州入朝,議立嗣君。據說嚴可求當時曾建議徐溫趁機取代楊氏,但卻被徐溫嚴詞拒絕。徐溫以楊隆演的名義,迎其弟楊溥監國。楊溥繼任吳國王后,拜嚴可求為右僕射。
公元926年,南吳順義六年。嚴可求被任命為右僕射兼門下侍郎,加同平章事,與徐知誥一同擔任吳國的宰相。次年,徐溫在嚴可求、徐玠等親信的長年勸說下,終於決定以徐知詢取代徐知誥,但尚未來得及付諸行動便病死在金陵。徐知誥得以繼續執政,並擁立楊溥為皇帝。徐知詢則繼承了徐溫的軍權,坐鎮金陵。徐知詢雖然繼承了軍權和徐家的大本營金陵府,但作為宰相的嚴可求只能留在廣陵給徐知誥輔政,再也不可能幫徐知詢支招了。
公元929年,南吳乾貞三年。徐知詢被徐知誥用計誘騙到金陵,隨後被解除了軍權,徐氏子弟繼承權力、實現改朝換代的希望就此徹底破滅。對於一名謀臣而言,最大的無奈與悲哀,或許無過於早已洞悉結局,卻無力迴天,機關算盡,到頭來仍兩手空空。
公元930年,南吳大和二年。嚴可求在左僕射、同平章事的宰相任上病逝。
縱觀嚴可求的一生,他盡忠職守,為南吳的穩定與發展殫精竭慮。他歷仕數主,卻始終以天下蒼生為念,以保境安民為己任,不計個人得失與榮辱。其智慧、忠誠、果敢與擔當,不僅為南吳政權的延續立下赫赫功勳,更為後世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在那個血雨腥風、道德淪喪的亂世,他宛如一盞明燈,照亮了江淮大地,成為後世傳頌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