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布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以免遭眾人非議。宋真宗聽後,雖然心中不悅,但表面上還是點頭稱是,對王曾的勸諫並未真正放在心上。
公元1008年,北宋大中祥符元年。宋真宗在宰相王欽若的蠱惑下,欲效仿古代帝王封禪泰山,以彰顯自己的文治武功,進一步鞏固統治。一時間,各地官員紛紛迎合,上言出現各種祥瑞,為封禪造勢。王曾深知封禪之舉勞民傷財,於國於民並無實際益處,內心堅決反對。但鑑於宋真宗對此事熱情高漲,朝中大臣大多隨聲附和,他知道直言強諫恐難以奏效,反而會觸怒龍顏,便選擇委婉表達自己的看法。
恰逢宋真宗召王曾詢問封禪之事,王曾答道:“陛下至德,雖符瑞可驗,然封禪之禮,曠廢已久,若非聖朝承平,恐難舉行。且封禪耗費巨大,百姓勞役之苦,不可不察。願陛下三思而後行。” 宋真宗對王曾的話置若罔聞,執意推進封禪事宜,並於同年十月,派王曾前往山東籌劃封禪大典相關事務。王曾雖滿心無奈,但君命難違,只得奉命行事。在籌備過程中,他目睹地方百姓為迎合封禪,被迫承擔繁重的勞役賦稅,生活苦不堪言,心中愈發憂慮。然而,他只能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儘量減輕百姓的負擔,確保大典籌備工作不致過度擾民。
公元1009年,北宋大中祥符二年。宋真宗聽信王欽若之言,為供奉 “天書”,下詔耗費巨資,大建玉清昭應宮,工程規模宏大,極盡奢華。同時,他還任命宰相王欽若為會靈觀使,主導道觀修築事宜。王曾對真宗大興土木、勞民傷財的行為極為痛心,對王欽若等奸臣藉此機會中飽私囊、專權跋扈更是深惡痛絕。他毅然挺身而出,上奏真宗,痛陳修築玉清昭應宮的 “五不便”:其一,工程耗費巨大,國庫空虛,將加重百姓賦稅負擔,使民不聊生;其二,大量徵用民夫,致使農事荒廢,影響國家根本;其三,道觀修築耗時長久,官員精力皆被牽制,無暇顧及民生政務;其四,迷信祥瑞、尊崇道教之風盛行,易使社會風氣趨於浮躁,民眾沉迷虛幻,不利國家長治久安;其五,奸佞當道,借工程之便結黨營私,將腐蝕朝廷根基。
宋真宗覽奏後,龍顏大怒,責問王曾:“大臣宜傅會國事,何遽自異耶?” 王曾毫不畏懼,叩首答道:“君從諫則明,臣盡忠謂義。陛下不知臣駑病,使待罪政府,臣知義而已,不知異也。”
王曾以忠誠與正義回應宋真宗的斥責,表明自己身為臣子,明知進諫可能觸怒皇帝,但為了國家與百姓的利益,絕不能沉默不語。
公元1011年,北宋大中祥符四年。王曾升任尚書主客郎中,後又知審官院、通進銀臺司、勾當三班院。
公元1016年,北宋大中祥符九年。王曾以右諫議大夫為參知政事。
此時的王曾,雖然官越做越高,但由於他剛正不阿,敢於直諫,在朝中樹敵頗多,時常受到排擠打壓。以宰相王欽若為首的奸臣,更是在宋真宗面前屢進讒言,詆譭王曾。
公元1017年,北宋天禧元年。在宰相王欽若的排擠和陷害下,王曾被罷為尚書禮部侍郎、判都省,次年離京出知應天府(今河南商丘南)。後又調鎮天雄軍,復任參知政事,遷官吏部侍郎兼太子賓客。
公元1022年,北宋乾興元年。宋真宗病重,朝廷局勢波譎雲詭,各方勢力蠢蠢欲動。劉皇后久參朝政,權勢漸大,有臨朝稱制之意;宰相丁謂心懷叵測,妄圖藉機獨攬大權,與宦官雷允恭相互勾結,把持內外事務,對年幼的太子趙禎構成了巨大威脅。
王曾敏銳地察覺到局勢的危急,深知若不採取果斷措施,北宋朝廷必將陷入混亂,江山社稷危在旦夕。他私下找到與劉皇后關係密切的外戚錢惟演,語重心長地說道:“漢朝的呂后、唐朝的武則天皆因竊居大位,連累孃家人。你身為皇后至親,當勸說皇后在皇上駕崩後擁太子登基,太后輔政,如此方為劉家之福。若皇后臨朝稱制,必遭天下疑心,恐成劉家之禍,你亦難脫干係。” 錢惟演聽後,深以為然,入宮將王曾之言轉達給劉皇后。劉皇后本就聰慧過人,權衡利弊後,放棄了臨朝稱制的念頭,轉而支援太子登基。
不久,宋真宗駕崩。王曾奉命入殿起草遺詔。他深知這份遺詔關乎大宋江山的未來走向,每一個字都重如千鈞。當寫到 “以明肅皇后輔立皇太子,權聽斷軍國大事” 時,宰相丁謂匆匆趕來,心懷鬼胎地提出去掉 “權” 字,欲讓劉太后全權掌控朝政。王曾目光如炬,嚴詞拒絕道:“皇帝年幼,太后執掌朝政,本已是國運不佳的無奈之舉。稱‘權’,意在表明太后聽政只是暫時的,為後世立規,此字斷不可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