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布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他是五代十國時期後晉第一功臣,也是後晉開國皇帝石敬瑭的心腹謀士。他長相醜陋但才華出眾,以 “磨穿鐵硯” 的決心進士及第。他兩次執政,協調各方關係,穩定內外局面,體現了出眾的政治謀略。另一方面,他因主張割讓燕雲十六州,導致中原漢族在四百多年間被北方胡族壓制,被稱為萬世罪人。
他就是為一世梟雄哭出一個王朝的絕世宰相——桑維翰。
桑維翰,字國僑,河南洛陽人,五代十國時期後晉開國功臣、宰相,後晉開國皇帝石敬瑭的心腹謀士。
桑維翰出身平凡,父親桑拱曾任河南尹張全義的客將,這樣的家庭背景雖未給他帶來潑天的富貴,卻也讓他自幼浸潤在一個略通文墨、知曉世事的環境之中。桑維翰自幼聰穎,擅長詞賦,但長相醜陋,身短面廣,在人群中格外扎眼,常遭他人側目。
但桑維翰並未因此自慚形穢,反而對著鏡子,目光灼灼,發出 “七尺之身,不如一尺之面” 的豪言。《舊五代史·桑維翰列傳》記載:“維翰身短面廣,殆非常人,既壯,每對鑑自嘆曰:“七尺之身,安如一尺之面!”由是慨然有公輔之望。性明惠,善詞賦。”在桑維翰心中,相貌不過是皮囊,真正能定乾坤、安社稷的,是藏於胸臆間的韜略與抱負,他立志要成為宰輔之臣,在這亂世中闖出一片天地,成就不世之功。
後來,桑維翰踏上科舉之路,本以為能憑滿腹經綸一展身手,卻不想因主考官嫌棄 “桑”姓與“喪”同音,認為不吉利,而被無情黜落。這當頭一棒,打得桑維翰一蹶不振,可桑維翰豈是輕易言棄之人?他憤恨之下寫了《日出扶桑賦》,以磅礴的文辭、豪邁的氣勢抒發自己的志向,猶如一隻被困淺灘的蛟龍,雖遇困境,卻依然渴望翱翔九天。不僅如此,他目光堅定,鑄了一方鐵硯,擲地有聲地宣稱:鐵鑄的硯臺磨穿了,我才改變自己讀書求仕的志向。那沉甸甸的鐵硯,是桑維翰決心的見證,他要用日復一日的苦讀,將其磨穿,讓世人知曉他的恆心與毅力。
公元925年,後唐同光三年。桑維翰終於進士及第,據說這是他父親桑拱請求張全義幫忙的結果。
公元931年,後唐長興二年。後唐明宗的駙馬石敬瑭出任河陽節度使(治孟州),桑維翰被石敬瑭羅致帳下,任掌書記。此後石敬瑭調任河東、成德等地節度使,桑維翰一直追隨左右,成為石敬瑭的心腹謀士。
後唐末年,政治腐朽,朝堂之上黨爭激烈,各方勢力傾軋不休;朝外藩鎮割據,驕兵悍將們擁兵自重,對中央號令陽奉陰違,百姓在苛捐雜稅與戰火紛飛中苦不堪言,賣兒鬻女、流離失所者隨處可見。石敬瑭在亂世中手握重兵,漸生異志,他望著搖搖欲墜的後唐江山,心中盤算著自己的出路。
公元936年,後唐清泰三年。後唐末帝李從珂懷疑石敬瑭在太原擁兵自重,圖謀不軌,他聽從薛文遇之建議,下令石敬瑭移鎮鄆州。石敬瑭深感自身處境危險,如芒在背,他向將佐們問計之時,眾人皆畏懼不敢言。桑維翰敏銳地察覺到天下大勢即將鉅變,他與劉知遠挺身而出。桑維翰與劉知遠力勸石敬瑭不僅要違抗李從珂的命令,而且還要起兵奪位。
面對石敬瑭與李從珂雙方明顯的實力差距,桑維翰更是提出了聯絡契丹之策,建議石敬瑭拿出真心,放下身段去侍奉契丹主耶律德光,請求耶律德光發兵援助,這樣大業就能夠成功。《資治通鑑》記載:“契丹主素與明宗約為兄弟,今部落近在雲、應,公誠能推心屈節事之,萬一有急,朝呼夕至,何患無成?”
在桑維翰看來,當下形勢危急,後唐朝廷既已對石敬瑭心懷惡意,主動示弱求饒絕非長久之計,唯有與契丹結盟,方可在亂世中尋得一線生機。石敬瑭聽後,心中雖仍有猶豫,但在桑維翰的極力勸說下,也開始傾向於這條險路。
同年,石敬瑭在太原起兵反叛,並讓桑維翰起草了向契丹稱臣的表文,表文中的內容驚世駭俗:事成後割讓幽雲十六州,石敬瑭願稱 “兒皇帝”,以侍奉父親的禮節對待耶律德光,並誓言永不背棄。
此表文一出,石敬瑭帳下諸多將領紛紛表示反對,他們認為這是賣國求榮之舉,將使華夏大地門戶洞開,後患無窮。就連石敬瑭的另一位謀主劉知遠都覺得過分,劉知遠政治眼光長遠,認為此舉極為不妥,他極力勸阻石敬瑭。然而,此時的石敬瑭已經失去了理智,在他眼中,個人利益遠比國家和民族的利益重要。於是,石敬瑭不顧劉知遠的忠言,毅然決然地送出了桑維翰寫的表文。耶律德光看後欣喜若狂,覺得真是天助自己,於是約定八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