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布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緩稱王”。
這九個字,看似簡單,卻蘊含著深刻的戰略智慧。
“高築牆”,意味著要鞏固自己的根據地,加強防禦工事,確保後方的安全穩定。只有擁有一個穩固的後方,才能為前方的征戰提供堅實的保障。在當時的局勢下,各方勢力紛爭不斷,只有先守住自己的地盤,才能有機會向外擴張。
“廣積糧”,則強調了物資儲備的重要性。戰爭離不開糧草的支援,只有儲備充足的糧食,才能保證軍隊的戰鬥力,維持長期的戰爭。同時,發展農業生產,增加糧食儲備,也有助於穩定民心,促進經濟的發展。
“緩稱王”,是最為關鍵的一點。在群雄並起的時代,過早地稱王稱帝,只會成為眾矢之的,引來各方的攻擊。朱升建議朱元璋要低調行事,隱藏自己的野心,暗中積蓄力量,等待時機成熟再一舉奪取天下。
朱元璋聽完朱升的這九字真言,心中豁然開朗。他當即採納了朱升的建議,並將其作為自己統一天下的戰略指導思想。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朱元璋嚴格按照 “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 的策略行事。他積極鞏固自己的根據地,加強城牆的修築和防禦設施的建設,使得自己的地盤固若金湯。同時,他大力發展農業生產,鼓勵農民開墾荒地,興修水利,增加糧食產量。在經濟上,他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促進商業的繁榮,為戰爭儲備了充足的物資。更為重要的是,朱元璋牢記 “緩稱王” 的教誨,在實力尚未足夠強大之前,始終保持低調,避免與其他勢力發生不必要的衝突。
朱升不僅為朱元璋提供了高瞻遠矚的戰略方針,在具體的戰役中,也屢獻奇謀,為朱元璋的勝利立下了赫赫戰功。
在攻打婺州時,由於婺州城防堅固,易守難攻,朱元璋的軍隊久攻不下,士氣受到了嚴重的打擊。朱升仔細研究了婺州的地形和城防佈局後,向朱元璋提出了 “圍三闕一” 的戰術。他建議朱元璋在攻打婺州時,只對婺州城的三面進行圍攻,故意留下一面不攻,給城中守軍留下一條逃跑的通道。這樣一來,城中守軍會誤以為有逃生的機會,從而放鬆警惕,甚至可能會出現內部混亂。同時,朱元璋可以在守軍逃跑的必經之路上設下埋伏,一舉殲滅逃敵。
朱元璋依計而行,果然,婺州城中的守軍在看到有一條通道未被圍攻後,軍心大亂。部分守軍試圖從這條通道逃跑,結果正中朱元璋的埋伏,被明軍打得落花流水。婺州城很快就被朱元璋攻破。
公元1363年,元至正二十三年。朱元璋與陳友諒在鄱陽湖展開了一場決定生死存亡的大戰。這場戰役規模宏大,雙方投入了大量的兵力和戰艦,戰況異常激烈。在戰役初期,陳友諒憑藉著強大的水軍力量,佔據了上風。朱元璋的軍隊陷入了困境,形勢十分危急。在這關鍵時刻,朱升冷靜地分析了戰場形勢,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針對性的戰術建議。他認為陳友諒的戰艦雖然龐大,但行動遲緩,而朱元璋的戰艦雖然較小,但靈活性強。因此,他建議朱元璋採用火攻的戰術,利用小船的靈活性,靠近陳友諒的戰艦,然後放火焚燒。同時,朱升還建議朱元璋將軍隊分成多個小隊,從不同的方向對陳友諒的艦隊發起攻擊,分散敵人的注意力,打亂敵人的陣型。
朱元璋採納了朱升的建議,立刻組織了一支敢死隊,乘坐裝滿火藥和易燃物的小船,衝向陳友諒的艦隊。敢死隊隊員們奮勇向前,點燃了小船,瞬間,陳友諒的艦隊陷入了一片火海。與此同時,朱元璋的其他部隊也從各個方向發起了攻擊,陳友諒的軍隊頓時大亂。在朱元璋軍隊的猛烈攻擊下,陳友諒的艦隊遭受了重創,損失慘重。
然而,陳友諒並不甘心失敗,他試圖組織反擊。此時,朱升又敏銳地察覺到陳友諒的軍隊糧草不足,士氣低落。於是,他建議朱元璋採取圍而不攻的策略,切斷陳友諒的補給線,等待敵人糧盡力疲之時,再一舉發動總攻。朱元璋再次採納了朱升的建議,對陳友諒的軍隊進行了嚴密的圍困。隨著時間的推移,陳友諒的軍隊糧草斷絕,士兵們飢腸轆轆,士氣低落至極點。而朱元璋的軍隊則在養精蓄銳,士氣高昂。最終,在朱元璋的總攻之下,陳友諒的軍隊徹底崩潰,陳友諒也在戰鬥中身亡。鄱陽湖大戰以朱元璋的全面勝利而告終,這場勝利為朱元璋統一江南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朱升在朱元璋的征戰過程中,憑藉著自己卓越的智慧和敏銳的洞察力,為朱元璋出謀劃策,提供了許多關鍵的戰略和戰術建議。他的謀略不僅幫助朱元璋在戰場上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勝利,更為明朝的建立和統一立下了汗馬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