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布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即 “北絕李察罕,南並張九四,撫溫、臺,取閩、越,定都建康,拓地江、廣。進則越兩淮以北征,退則畫長江而自守” 。這一綱領性的戰略規劃,為朱元璋制定了明確的發展方向和戰略目標。
定都金陵,是這一綱領的重要基石。金陵,古稱建康,即今南京,自古以來就有 “龍蟠虎踞” 之稱,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它北據長江天險,南控江南富庶之地,進可攻,退可守,是理想的建都之所。在當時的局勢下,定都金陵能夠使朱元璋建立起穩固的根據地,為後續的發展提供堅實的保障。
正如葉兌所說:“建康,昔人以為龍蟠虎踞、有帝王之氣稱之,誠東南之都會也。建都於此,守淮以為屏藩,守江以為家戶。” 朱元璋採納了這一建議,後來在此建立了大明王朝,事實證明,金陵的戰略地位對明朝的穩定和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北絕李察罕,即堅決拒絕元朝名將察罕帖木兒的招降。察罕帖木兒當時是元朝的重要將領,手握重兵,勢力強大,他試圖透過招降朱元璋來削弱起義軍的力量。然而,葉兌敏銳地洞察到元朝統治已經日薄西山,人心盡失,察罕帖木兒內部也矛盾重重。此時若接受招降,不僅會喪失起義軍的獨立性和進取精神,還可能陷入元朝內部的紛爭之中。因此,他力勸朱元璋與元朝劃清界限,表明推翻元朝統治的堅定決心。
朱元璋聽從了葉兌的建議,拒絕了察罕帖木兒的招降,這一決策使得朱元璋在道義上佔據了制高點,贏得了廣大反元勢力的支援和擁護,同時也避免了被元朝分化瓦解的危險。後來,察罕帖木兒被刺殺,元朝內部更加混亂,朱元璋得以趁機發展壯大自己的勢力。
“三目” 則是針對當時南方的主要割據勢力提出的具體平定策略,具有極強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第一目是針對張士誠的。張士誠佔據著平江(今蘇州)、杭州、紹興等江南富庶之地,實力雄厚。他以平江為核心,構建了堅固的防禦體系,周圍有四大重鎮,分別是杭、紹、湖、秀(嘉興),彼此之間相互呼應,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勢力範圍。葉兌提出,朱元璋應當悄無聲息地分兵攻取杭、紹、湖、秀四地,切斷張士誠的羽翼,孤立其核心據點平江。他認為:“張士誠以平江為據佔點,南包杭州、紹興,北跨通州、泰州等地。為今之計,應悄無聲息地派兵攻取杭、紹、湖、秀四地,而大軍要直搗平江。”
在攻打平江時,由於平江城十分堅固,易守難攻,葉兌建議採用 “鎖城” 之法。即在城外箭射不到、石頭擲不到的地方慢慢築城長圍,四面立營結寨,屯田固守,切斷張士誠與外界的一切來往。同時,分兵取下週邊的城池,收取稅糧,以供軍糧。如此一來,張士誠坐守空城,被困死只是時間問題。他指出:“平江城池堅固,不易攻下,應於城外箭射不到,石頭擲不到的地方‘築城長圍’;四面立營結寨,屯田固守,切斷張士誠的一切出入門路;再分兵取下他周邊的屬地,收其稅糧,以供軍糧。用鎖城之法將它牢牢地困住。張士誠坐守空城,安得不被困死?”
後來,朱元璋在攻打張士誠時,正是採用了葉兌的這一策略。
公元1366年,元至正二十六年。朱元璋派徐達、常遇春率領大軍圍攻平江,徐達按照葉兌的 “鎖城” 法,在平江城外築起長圍,將平江城團團圍住。經過長達十個月的圍困,平江城彈盡糧絕,最終被攻破,張士誠被俘,其勢力徹底被消滅。這一勝利為朱元璋統一江南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第二目是針對張士誠的重鎮紹興。紹興懸隔江海,地理位置重要,是張士誠的重要據點之一。葉兌認為,張士誠的糧道在三江斗門(今屬紹興縣),如果派一支部隊攻打平江,斷了他的糧道,再派出一支部隊攻打杭州,斷了他的援軍,那麼便能輕而易舉地拿下紹興。他分析道:“張士誠的重鎮在紹興,此地懸隔江海,糧道在三江斗門。若派一支軍隊攻打平江,斷其糧道;派另一支軍隊攻打杭州,斷其援軍,拿下紹興是不成問題了。”
攻下紹興後,杭州勢孤,湖州、秀州也都在掌握之中。然後直搗平江,江北之地就會隨之而瓦解。這一策略環環相扣,從戰略上對張士誠的勢力進行了全面的打擊。在實際作戰中,朱元璋的軍隊按照葉兌的計策,成功地拿下了紹興,進一步削弱了張士誠的勢力,為最終攻克平江創造了有利條件。
第三目是針對方國珍的。方國珍佔據著溫、臺、慶元(今寧波)等地,他反覆無常,善於利用海上優勢,一旦有兵入侵,便會立刻帶著家中老少逃到海上,讓人難以捉摸。針對方國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