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知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這一天,師父比往常早了一天來接任逍遙上山。
他問師父這是為什麼,可師父一路之上都沉默不語。
一到靈雲觀,他才發現,觀內都掛上了祭奠才用的黑紗。什麼人去世了呢?該不會是師祖他老人家……?
師父領著他進了祭堂,他才看到,供案上的牌位上寫著“定北將軍、忠勇候、熊楚之靈位”。
熊楚?這不是大師伯嗎?這是怎麼回事?
他還來不及發問,師父先讓他的向靈位叩了三個頭之後,才緩緩的將他扶起。
“師父?大師伯這是……?”
南虞順德二十一年,也就是在任逍遙十一歲這年,南虞順德皇帝駕崩。
隨後由太子嘉王林玉繼位,並改年號為嘉詳。
隨著嘉王正式即位,也宣告著成王林淵的儲位之爭徹底的失敗了。
為了減除威脅,嘉詳帝林玉繼位之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想法剪除成王在朝中的勢力,並逐步將其架空。使其成為一個空頭王爺,只能在家中安享清閒。不久後,嘉詳帝覺得把成王留在京城也還是有些不太放心。於是便又將其調離出京,讓林淵頂著一個王爵的空銜去楚州任府伊。
若按嘉詳帝的本意,他是想把林淵調到更為偏遠的嶺南去的。不過剛升為丞相的唐濱認為這樣做,恐引人非議。而且成王在朝中的勢力一時還難以完全消除,若是做的過了。恐不利於朝局的穩定。於是才將成王調往了還算繁華,也是南虞重鎮的楚州。這樣才能減少朝堂之上的非議和不穩定的因素。
嘉詳帝也是採納了唐濱的意見,他也想著,先穩定住朝局。至於成王嘛,日後再抓著他什麼把柄,然後再將其調往更為偏遠之地。
正當南虞國內面臨著權力更替,朝局不穩之時。北方強大的寧國忽然趁機發兵南下,兵鋒直指南虞西北重鎮鄧城。
此時的南虞,新君剛剛繼位,內部人事、權力都尚在更跌交替之中。忽然面臨北寧強大的攻勢,一時之間從朝庭到兵部以及各鎮之間的指揮協調都有些不順暢。
鄧城乃是南虞西北方向的大門。雖與西景相距不遠,但由於地勢處於淺山、丘陵與平原交雜之地,又無水網縱橫。特別適合北寧大兵團運動和騎兵作戰。
歷次南虞與北寧的交戰來看,發生於鄧城的佔到了六成以上。另外四成分別是從中路的隨州和東路的淮州發動的。
因北寧這次行動突然,沒有任何的先兆。南虞一時之間處於十分被動之地。
北寧此次南侵共動用了八萬兵力,其中兩萬駐於信陽以西、協同原有的守軍,是為了防止西景襲其側後。同時也可做為機動兵力。其餘六萬大軍直奔鄧城而來。
由於南虞準備不足,當日鄧城便被北寧三萬大軍圍困。而另外的三萬人馬便分為兩隊,每隊一萬五千人,分別前往與鄧城互為犄角的謝縣與宜縣,以防止南虞軍的增援,同時也可剪除鄧城的屏護。
駐防於鄧城的除去地方募府軍以外,主力是鄧城鎮三萬兵馬。這三萬兵馬分為三衛,分別駐於鄧城、東邊的謝縣與南面的宜縣。
隨著鄧城被圍,分駐此兩縣的這兩衛定是要前去救援。
而駐謝縣的虜騎衛由於輕敵冒進。在沒摸輕敵情的情況下,便貿然出兵。剛出城不久,便遇上了北寧軍的埋伏。
一看敵軍數量並不多,與自己不相上下。虜騎衛將軍洪冀認為完全可以突破衛軍的伏擊趕往鄧城去。
可雙方交戰沒多久,便接到了謝縣丟失陷的軍報。這一下,洪冀也慌了神。
是背水一戰的前突趕往鄧城去?還是先後撤奪回謝縣呢?
其實北寧只是一千輕騎在城內細作的配合之下,詐取了兵力空虛的謝縣。而且立足未穩。若是分兵拒敵,主力回奪謝縣,結局如何尚且難說。
可百般猶豫之後,洪冀做出了最為錯誤的選擇!他認為此時後撤,不但會動搖軍心。而且謝縣已失,再回身去攻城,且後有追兵。一但急切難下,勢必進退維谷。倒不如拼死一戰,突出敵軍的防線,趕到鄧城去。
當他率領著殘軍好不容易的殺到鄧城城外之時,圍城的北寧軍隊早已在這裡嚴陣以待了。
看著身後的追兵隨時將至,洪冀一咬牙,只得硬著頭皮帶領殘存的兩三千兵馬往裡衝。
雖然駐守鄧城的鎮守使也看到了城外有援軍趕來,但無奈城內只有一萬的衛軍與兩千相對戰鬥力低下的募府軍。
為了確保敵軍不會趁虛攻城,只得派出了三千人馬前去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