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 (第3/4頁)
淘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從不委曲求全。他曾對太宗說:“願陛下使臣為良臣,勿使臣為忠臣。”
貞觀二年(628年),長孫皇后聽說一位姓鄭的官員有一位年僅十六七歲的女兒,才貌出眾,京城之內,絕無僅有,便告訴了太宗,請求將其納入宮中,備為嬪妃。太宗便下詔將這一女子聘為妃子。魏徵聽說這位女子已經許配陸家,便立即入宮進諫:“陛下為人父母,撫愛百姓,當憂其所憂,樂其所樂。居住在宮室臺榭之中,要想到百姓都有屋宇之安;吃著山珍海味,要想到百姓無飢寒之患;嬪妃滿院,要想到百姓有室家之歡。現在鄭民之女,早已許配陸家,陛下未加詳細查問,便將她納入宮中,如果傳聞出去,難道是為民父母的道理嗎?”太宗聽後大驚,當即深表內疚,並決定收回成命。但房玄齡等人卻認為鄭氏許人之事,子虛烏有,堅持詔令有效。陸家也派人遞上表章,宣告以前雖有資財往來,並無訂親之事。這時,太宗半信半疑,又召來魏徵詢問。魏徵直截了當地說:“陸家之所以否認此事,是害怕陛下以後藉此加害於他。其中緣故十分清楚。不足為怪。”太宗這恍然大悟,便堅決地收回了詔令。
一 貞觀之治(3)
由於魏徵能夠犯顏直諫,即使太宗在大怒之際,他也敢面折廷爭,從不退讓,因此太宗有時對他也會產生敬畏之心。有一次,太宗想要去秦嶺山中打獵取樂,行裝都已準備停當,但卻遲遲未能成行。後來,魏徵問及此事,太宗笑著答道:“當初確有這個想法,但害怕你又要直言進諫,所以很快又打消了這個念頭。”
還有一次,太宗得到了一隻上好的鷂鷹,把它放在自己的肩膀上,很是得意。但當他看見魏徵遠遠地向他走來時,便趕緊把鳥藏在懷中,生怕魏徵因為他玩鳥而批評他。而剛好魏徵奏事比較久。好不容易等魏徵走了,太宗趕緊將鷂子拿出來,卻發現已經悶死了。
當然,對魏徵的犯顏苦諫,有時太宗也忍受不了。有時太宗大發脾氣,魏徵卻神色不變,太宗也只好收斂怒氣。有一次,太宗退朝回到宮中,憤怒地喊道:“總有一天,我要殺死這個鄉下佬!”長孫皇后便問他要殺誰,他說:“魏徵常常當眾羞辱我,當然要殺他。”長孫皇后當即向他道賀,說:“魏徵忠直,正因為陛下是明主。”太宗聽了才恍然大悟,怒氣頓平。
魏徵前後諫事200餘件,大多違犯太宗意旨,然而太宗均虛心接納,並擇善而從。魏徵死後,太宗傷心地說:“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見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魏徵沒,朕亡一鏡矣!”
魏徵“憂國如家,忠言直諫”的精神,給人們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後世許多諫官也多以魏徵為榜樣。唐文宗喜讀《貞觀政要》而仰慕魏徵,就下詔尋訪到魏徵的後人五世孫魏謩,並將魏謩任命為右拾遺,也是屬於可以對皇帝進諫的言官。唐德宗朝在“涇原兵變”中挽救了唐朝命運著名的將領李晟對魏徵能直言敢諫,盡忠朝廷非常敬佩。曾經對賓客說:“魏徵能直言極諫,致太宗於堯舜之上,真忠臣也,僕所慕之。”行軍司馬李叔度回答說:“此縉紳儒者之事,非勳德所宜。”李晟嚴肅地說:“行軍(李叔度)失言。傳稱‘邦有道,危言危行’,今休明之期,晟幸得各位將相,心有不可,忍而不言,豈可謂有犯無隱,知無不為者耶!是非在人主所擇耳。”所以後來李晟做宰相時,皇帝有所詢問,必極言無隱,盡其忠心。
透過一系列的求諫和納諫,太宗集中了大臣們的智慧,避免了許多個人主觀上的錯誤,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太宗的虛心納諫對成就貞觀之治起到了促進作用。
太宗能夠取得貞觀之治,善於用人也是不容忽視的重要原因。太宗善辨君子、小人,能夠舉賢任能,因而忠賢滿朝,人才濟濟,湧現出眾多的文武奇才,如房玄齡、杜如晦是貞觀朝的著名賢相,虞世南是一人兼數善的名臣。太宗還進一步完備了六部制,規定三省長官,尚書省的尚書僕射,中書省的中書令和門下省的侍中共掌宰相的職權。另外,又任命一些官員加以“參知政事”、“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同中書門下三品”等頭銜,實為宰相,參加政事堂議事。如此,增加了宰相人數,避免一兩個宰相專權,也可以集中更多意見。
不過,太宗也是一個性情容易衝動的人物。他曾任命盧祖尚任交州(今越南河內)都督。盧祖尚,字季良,隋末豪傑人物,據揚州起兵稱刺史,後來歸附唐朝。盧祖尚開始答應赴任,但後來嫌交州太遠,向太宗推辭說:“嶺南瘴癘,皆日飲酒,臣不便酒,去無還理。”太宗再三勸說,盧祖尚堅決推辭不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