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站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並向北洋海軍釋出戒嚴令。”
這也不過是流言飛語。
神尾少佐究竟是有意還是無意,現在已無從判定。
不過,說陸奧宗光不知道這是誤報,因而以此為判斷局勢的一種依據,是令人難以置信的。
深知中日間外交關係底細的陸奧外相,豈能不清楚清政府的避戰態度?何況對於神尾少佐的電報也應該對照事實,略加折扣,才能作為參考。當然,也可能是參謀本部的陰謀詭計。
陸奧內心裡對神尾的情報肯定是不相信的,只是為了開戰,必須多多積累形勢緊迫的情報。
清政府從理論方面把日本逼入困境的前提是,“朝鮮的內亂已經平定”,而日本則反駁說:“不,那只是表面現象,真正的禍根還遠遠沒有挖出。”兩國站在不同的“前提”下,一方主張撤兵,一方主張繼續駐紮。
神尾少佐的情報給御前會議的空氣以強烈的影響,這正是陸奧所希望的。御前會議上決定放棄日中提攜的方針,由日本單方面以武力為背景,進行朝鮮改革。
6月22日,日本外交部的加藤增雄書記官被派往朝鮮,帶去一封絕密訓令——“按今日之形勢,釁端已開,交戰在所難免。因之,只要曲不在我,不惜採取任何手段,製造開戰藉口。”
附帶要求是要使我方不負挑起戰端之責。總之,即使勉強為之,也要促成開戰。
日本政府的意圖傳達給朝鮮的大鳥公使。23日,公使催促大島少將所指揮的混成旅團開進漢城。24日,在仁川待機的旅團主力向漢城開拔。
軍號聲嘈嘈,太陽旗獵獵,昔日被視為軟弱派的大鳥公使也轉變為堅定派了。
英俄介入
甲申政變之後,日本的竹添公使曾感慨萬千地說:“吃了袁世凱的虧。”而甲午事件(東學之亂後緊接著的中日戰爭),吃虧的是袁世凱。也許用“受矇蔽”來形容他更確切些。
日本政府並不是有意要矇蔽清政府的當事者,只是採取了兩面手法:陸奧外相強硬,大鳥公使軟弱。
這倒不是特意分擔角色,故意用兩面手法迷惑對方,而是自然形成的,具有很強的矇蔽力。
加藤增雄書記官帶著絕密訓令到達仁川,是6月27日。
加藤22日出發,23日在下關又接到一份追加訓令。
日本的混成旅團主力進駐漢城,閔泳駿立即來會晤袁世凱。
“日本要干涉朝鮮的政治。”閔泳駿把話停住,兩眼有些溼潤了。過了一會兒,他苦惱地說道:“聽從日本的干涉會亡國……而不聽從……仍然要亡國,現在已經是這種狀態了。漢城裡到處是日軍……想要不讓朝鮮亡國,只有中國發來援軍。牙山才有兩千清兵,你知道進駐漢城的日軍是多少嗎?”
袁世凱拿起桌上的記事本,讀了起來:
“將官大島少將一人,佐官十六人,尉官一百八十七人,還有,下士官五百八十四人,步兵五千八百二十二人……此外,從卒、輸卒、馬卒……總計……是……”
“總計超過八千哪,八千……”閔泳駿焦急地說道。
“八千?”袁世凱咬緊嘴唇。
“兩連隊步兵、一中隊騎兵、一大隊山炮、一中隊工兵,還有衛生隊、輜重兵隊、憲兵……野戰醫院都準備好了!還有兵站司令部……”
“甚至連醫院……”
“請你給北洋大臣發個電報吧!我去天津走一趟,向李伯要求派兵。”
“我會給你往天津聯絡的。在這裡,也需要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袁世凱說道。
不管閔泳駿到天津怎麼央求,從目前的情況看,李鴻章是不會下決心派兵增援的。這一點,一天發出、接到數封電報的袁世凱心裡比誰都明白。李鴻章這時仍期待列強對日本加以責難和干涉。袁世凱雖然覺得這是幼稚可笑的,但也無法使李鴻章改變。很明顯,即使閔泳駿奮不顧身去央告,也無濟於事。
。←蟲工←木橋 書←吧←
第41節:山雨欲來(14)
“在這裡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是什麼意思?”
“限制金嘉鎮等人的活動!”
朝鮮政府領導者當中,親清派佔多數,親日派是少數。親日派裡最引人注目的,要屬金嘉鎮。
清政府接受朝鮮政府的要求派了兵,而日本因為清政府派了兵,於是也依據《天津條約》派了兵。撤兵的時候,日本也要按照這個順序,真是一個奇妙的論點。讓誰來評論,這也是不公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