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 (第2/4頁)
左思右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站在了紐約大街的人行道上,這個主意很快就傳播到了其他地方。在大蕭條的早期階段,美國人(無論是窮人還是富人)的堅定自信,抑制了直接救濟或施捨的想法,而在英國,自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就一直是這麼幹的。但是,給過往行人的這點微不足道的甜頭很快就失去了它的新奇。1931年,曼哈頓開始禁止在某些大街銷售蘋果。到1932年,據說人們都“厭惡蘋果”。。 最好的txt下載網
第一章 從富足到寒酸(8)
那些能夠從這幅蕭瑟黯淡的家庭圖景上抬起他們的眼睛、去掃視國際地平線的人,至少可以從難兄難弟們身上得到某種安慰。起初,胡佛本人傾向於把終極責任歸咎於美國之外的原因。他從第一次世界大戰及其後果當中找到了這副苦藥的源泉。浪費和破壞,人力的損失,戰爭債務和稅收,通貨膨脹及接下來的貶值,其他國家的貪婪和帝國主義,加上恐懼和重整軍備所導致的新的開銷,都是一場“我們的人民對之毫無責任”的鬥爭所留下的有害遺產。並且,就美國本身而言,這些併發症源自伍德羅?威爾遜時期,“這場戰爭是在民主黨執政期間開始的”。
就算這一分析看上去似乎給人以極大的安慰——讓美國人民在國內和國外扮演清白無辜的經典角色——但至少不能否認,大蕭條正在一個經濟上互相依賴的世界上迅速蔓延。我們看到,各國就像登山者一樣,被貸款和債務、卡特爾和關稅,以及迅速交換的資訊(不管是希望還是恐慌)的繩索牢牢地捆綁在一起。主要以農業立足的國家往往首先垮掉,工業強國的滑落更後一些,但更加驚心動魄。到1929年春,或者稍早一些,澳大利亞、巴西、阿根廷、加拿大和波蘭以及東方、近東陸續顯示出了衰退的徵兆,而德國戰後的長期蕭條則加深了。比美國更後感覺到震動的是英國、法國、捷克斯洛伐克、瑞士和斯堪的納維亞各國。第二波大約在1931年開始,比第一波更嚴重,同樣影響了所有這些國家,直到1933年春天左右才開始退潮。
在大多數地方,類似的因素都在發揮作用,儘管危機的形式和嚴重性各不相同。然而,打量一眼全球的圖景,我們會看到:並非只有美國人容易被盲打誤撞的繁榮所欺騙,共和黨人並不是1929年獨一無二的禍根,民主黨人也不是1933年捨我其誰的英雄。
1930年6月的《霍利-斯莫特關稅法案》最清楚地顯示了有些人拒絕承認經濟相互依存的這個事實。1918年的停戰讓人們看到,美國有史以來第一次成了一個大債權國。與此同時,美國公民在國外的個人投資增長得如此迅猛,以至於其投資總額從30億美元猛增到了1932年的140億美元。作為一個強有力的生產大國,美國天真地把對外貿易解釋為在交易中賣東西的權利,而只有很少、甚或沒有買東西的義務。的確,外國傾銷的噩夢,導致農民和實業家都大聲疾呼,要求制定迄今為止最高的保護性稅率,並在1930年成功獲得了平均40%的關稅稅率。胡佛總統希望把該法案主要限制在少數幾種農產品,但他的建議被否決了。在國外,《霍利-斯莫特關稅法案》被解釋為一場經濟戰的宣戰書。它所遭遇的報復性關稅、配額和反美禁運是如此迅速,以至於到1932年,有25個國家加入了這場報復,從而讓美國的出口量減少了一半。這種惡性迴圈帶來了另一個扭曲。為逃避這種聯合抵制的威脅,在《霍利-斯莫特關稅法案》實施的頭兩年,美國的製造商們在外國開設了258家工廠,其中包括71家工廠就在加拿大邊境線的那邊。普通美國人如何看待這些事情,取決於他所在的地區,所持的政見,以及所從事的行業。
南方人總是把高關稅視為不公正,但是,在工業的北方和農業的中西部,“保護”依然在發揮著它的魅力。毫無疑問,很多實在的市民會附和一家中等城鎮報紙的社論:“在美國,就歷史所顯示的情形而言,好日子和壞時光之間的差別,就是恰當的關稅(能夠保護我們的農場和工廠的產品)和不恰當的關稅之間的差別。”當緊隨其後的不是進步而是衰退的時候,這位社論的作者依然頑固地堅持自己的觀點,嘲笑那種認為“歐洲的境況跟美國走出蕭條有一定關係”的“錯誤”觀點。
在美國內部,20世紀20年代,同業公會的數量和影響力有過一次引人注目的增長,透過這樣的組織,互為競爭對手的生產商共享統計資訊、信用標準、成本公式,以及諸如此類,並設法抑制不公平的市場行為。在這個範圍內,這些組織是有益的,胡佛在擔任商務部長的時候①,以及在當總統的時候,都留下過這樣的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