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 (第2/4頁)
津股巡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將進入一個人性至上的時代,這個時代對領導者提出了新的挑戰:必須建立以人性為基礎的管理理念。或許,真正成功的管理從來都沒有離開過人性。但是,這個時代對人性的渴求將遠遠超過以往任何一個時代。——人性至上是這一時代的本質。
造成這一結果的核心原因是經濟的迅猛發展使得個體復興,個體復興的根本在於人性需求的復活。只有滿足了物質需求的人們才會注重人性需求,而未來正是個物質逐漸得以滿足的時代。因此,未來的領導者應該掌握的第一項技能是理解人性,不理解人性的領導者必將遭遇失敗。
人性的基本需求有三種:個性釋放、價值體現和身份認同。這三者決定了一個人的獨立性。要使人們的這三種需求得到充分的滿足,領導者無疑要轉換角色。或許向傳教士轉變是一個值得期待的方向。
除了這三個基本需求外,人們還有兩個核心人性需求:自由和平等。這兩個核心需求是所有革命的根源,人類為了自由和平等已經付出了太多的代價。但是隻要制約和不平等存在著一天,這種鬥爭就將持續一天。在企業組織內部同樣如此,如果員工得不到相應的自由和平等,他們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性是不可能被釋放出來的。而這一切又是決定企業發展的根本。在未來,競爭異常殘酷,一家企業如果不能夠做到最好,那麼,它便將遭遇失敗的光顧。
第三章人 性 致 勝但是,人性需求在企業組織中得以最大化的釋放,為人類社會的美好發展提供了一個新的可能和方向。即企業成為促使人人幸福的組織。人性組織內,領導者必須關注員工的幸福,員工也將為了自身的幸福而努力。因此,個體社會或許將是最美好的社會。
→虹→橋→書→吧→。
第48節:第三章 人性致勝(2)
個體社會是一個充滿挑戰卻又讓人充滿期待的時代。
第一節個體的復興
“我之為我,自有我在。”
——石濤新經濟條件下人們的個體需求將得到無限制的釋放,壓抑已久的人性開始嶄露頭角,管理的核心迴歸個體。這是一個管理學趨向本質的年代,經濟發展下的經濟保障使關於“人”的問題迴歸到本質層面,再不能帶著各種外界壓力和侷限性去看待一個人。
管理總是帶著許多假想在開展,例如人們不守規則,所以制定規則去限制他們;又例如人們總愛偷懶,所以想方設法讓他們無法偷懶,等等。這些現象在將來將逐漸消失,因為,人們不會繼續為了生存而委曲求全。如果對所從事的工作充滿責任與激情,他們將義無返顧地投入。反之,如果某項工作激發不起他們的責任感和熱情,他們會毫不猶豫地選擇離開。
——這可不是什麼假想,真正優秀的員工總是不必為就業擔憂的,他們擔憂的是自我的抹殺、價值無法體現與身份的落差。
“我之為我,自有我在”,清畫家石濤論畫的這句名言,在個體價值復興的今天將得到最大化的詮釋。
擺脫生存與就業困境的人群
無可否認,社會是由各個相互獨立的個體組成的,但這種獨立往往會被一些虛偽的表象所掩蓋。例如在一些企業內,領導者認為員工都是一樣的:沒有思想、沒有夢想,也沒有對人生價值的渴求。事實上,他們的認為大錯特錯,員工表現出同一種工作態度(服從),是因為生存的需要,為了生計,他們不得不從事可能並非內心希望的工作。所謂的趨利性員工便是他們。事實上,他們內心充滿夢想,只不過是埋藏在心底深處,他們不說出來是因為與所從事的工作相違背,而擔心失業的危險,他們內心中存有“恐懼”。
當然,也存在著另一種原因:逃避責任。因為採取服從的原則可以將責任推卸給任務下達者,也就是領導者本身。所以,如果有一天,企業領導者覺得所有的員工都一樣時,可能正預示著責任的錯位。
讓我們回到“個體”的論述上。今天,隨著社會經濟的增長,一部分人逐漸擺脫了生存難題,他們即便是放棄工作,同樣能夠頤養天年。全球經濟大融合也使得國家之間的界限變得模糊,尤其是經濟領域,人才的全球化流動成為趨勢,以往在企業內部出現多個國家居民的情況幾乎為零。在如今則早已習以為常。這樣使得一些能力出色者具備了更為廣泛的就業空間。
——生存壓力和就業困境不再是折磨(一部分)人的核心問題。這樣,對於企業等社會組織來說,要獲取員工並非易事,尤其是傑出的員工。
。§虹§橋 蟲 工 木 橋 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