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軼事二則 (第1/3頁)
今天有貓了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當然,關於劉恆,還有一些小故事。】
【一個,是他和自己的母親薄姬之間發生的事情。】
【劉恆尚在代地為代王時,薄姬患病,這次生病病了很久,一病就是三年。
劉恆親自為母親煎藥湯,並且日夜守護在薄姬的床前。每次看到薄姬睡著了,才趴在床邊睡一會兒。薄姬的病需要每天服食湯藥,劉恆就天天為薄姬煎藥,每次煎完,自己總先嚐一嘗,看看湯藥苦不苦,燙不燙,自己覺得差不多了,才給薄姬喝。】
【而這一件事情也被編纂成了二十四孝之一,“親嘗湯藥”:仁孝聞天下,巍巍冠百王;母後三載病,湯藥必先嚐。】
明朝,洪武年間。
朱元璋非常讚許,他對於孝道文化大力推崇:“文帝親嘗湯藥,乃是以皇帝之尊為天下孝道做表率,其功大焉。”
百善孝為先,本來孝順這件事情就為人稱頌,又經過了兩晉南北朝,更是將孝道的地位再往上抬了好幾層。
雖然在之後有所回落,但總體上,孝道的地位已經被極度拔高,與忠君一起成為了當下社會無可比擬的崇高所在。
漢朝,文帝前元年間。
劉恆倒是不覺得這件事有什麼值得稱頌的,孝順母親而已,何況他確實與薄姬母子感情不錯,又是身在代地之時,彼此之間沒有那麼多的利益糾葛和衝突,他的時間也比較充裕,自然能夠為薄姬親嘗湯藥,侍奉床前。
而且,孝順一事,做的人並不只有他,民間難道不曾孝順父母嗎?只不過,一方面經濟不足,另一方面,則是他登基稱帝后的身份不同罷了。
他關注點在於神蹟後面所說的那個“二十四孝”——這本身倒是也沒什麼,孝順這件事情,是一直以來都被推崇的事情,只不過沒有人總結出一個二十四孝罷了。
但是,這二十四孝同時透露出來的一點,則是對孝道的推崇,彷彿要比如今多得多。他不反對推崇孝道,但他在意這般推崇孝道,背後的原因所在。
畢竟,社會的精神風尚頂端能夠容納的內容是有限的,大力推崇一種風尚的話,必然會擠壓其他風尚的容納空間,而天下所需要的風尚並不止孝道一種。那麼,能夠在不知道什麼時期,讓孝道如此被拔高,背後存在的原因相當重要。
東漢,建武十七年。
劉秀搖搖頭:“太宗孝道雖好,但日後大漢過分推崇孝道,且將喪葬之事與孝順掛鉤,厚葬薄葬與孝順與否關聯,就是不太好的事情了。” 生事孝悌、死事厚葬的風氣,先是蔓延了所有王公貴族和仕宦,隨後又下沉到了普通百姓身上。
沒有人不敢給自己的父母加以厚葬,哪怕家中實際上窮困無比,也要傾家蕩產給過世之人買來大量的陪葬。
這樣的結果無疑是災難性的,讓他登基後,不得不專門下詔:“世以厚葬為德,薄終為鄙,至於富者奢僭,貧者單財,法令不能禁,禮儀不能止,倉卒乃知其咎。其佈告天下,令知忠臣、孝子、慈兄、悌弟薄葬送終之義。”
而他下詔之後的效果如何呢?不能說沒有效果,但效果也並沒有那麼大,並不能達到即刻禁止、轉變風氣的程度,只能說一部分貧困或者心思靈敏之人有了選擇罷了。
【另一件事情,就是漢家劉氏天子的傳統藝能了。】
漢朝初年。
“嗯?”劉邦有些好奇,什麼才是漢家天子的傳統藝能?——這個詞,聽起來就和之前唐朝那個傳統繼承法感覺差不多,不太像是一個好事兒。
他不由開始思考,自己身上有什麼特點,這些特點中又有哪些是能夠一代又一代地傳承下去的:冷靜?知人善用?用人不拘一格?唯才是用?喜歡美人?和皇后關係不好?想要改立太子?……
他想了半天,把各種不知道算不算特點的內容都過了一遍,始終覺得自己找不到對應的“傳統”——不是說沒有可能會傳承下去的,只是他眼裡那些都不能算得上這個“傳統藝能”。
不說別的,劉氏的那能者上、庸者下的風格,在劉恆這小子之前的執政內容中就已經體現出來了,完全沒必要在這裡單路拿出來說一遍。
漢朝,文帝前元年間。
劉恆也微微直起了身體,對這個內容產生了好奇。
漢朝,元狩四年。
劉徹同樣好奇,畢竟,這東西既然能夠說是漢家天子的傳統,那豈不是說自己身上八成也有?這樣的傳統,自己當然要理清楚。
東漢,建武十七年。
劉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