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遼朝特色制度 (第3/3頁)
今天有貓了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
【每一任皇帝都會擁有自己的翰魯朵,他的子嗣也將會繼續居留在他的翰魯朵中,若是其中一個子嗣繼承了皇位,就自動分離出去,重新建立一個翰魯朵,新帝的子孫也歸屬於新帝所建的翰魯朵。】
【原有的翰魯朵並不取消,也並不會停留在一處,而是繼續隨同新帝的翰魯朵四時遷徙。】
【當然,既然翰魯朵也可以稱為行宮,那麼對於各個皇帝的翰魯朵也可以稱為某一宮,如遼太祖的弘義宮,遼太宗耶律德光的永興宮。】
【因而,整個皇族除去分守一地的成員之外,其餘不少都是要隨著皇帝四處遷徙的。而隨著皇帝四時遷徙的不只有橫帳皇族,還有幾個國舅帳。】
【因而,整個遼朝以皇帝為中心的遷徙組織實際上是一個龐大的部落:有著中央政府的主要官署及其職官,即所謂“扈從百官”;有著皇族成員、諸斡魯朵人戶及數以千計的禁衛士卒;有著“遼內四部族”眾多的部落成員。】
漢朝,元狩四年。
劉徹肯定道::“這確實已經可以算得上一個部落了。”這樣龐大的參與人數,又有處理事務的官員,負責護衛和臨時作戰的禁衛士卒;而橫帳皇族和國舅族都在,也使得這個“部落”可以正常通婚不受地理影響。
而這翰魯朵的設定條件……有幾個皇帝就有幾個翰魯朵嗎?劉徹想道,不過,也不能排除例外的情況。比如太后攝政,臨朝稱制——畢竟大漢不乏有這種情況,那既然太后需要處理各項事務,她們是否也會設立一個屬於自己的翰魯朵?或者一個近似於翰魯朵的存在?
“不過,難道遼朝因為是一個遊牧王朝的原因,對待祖先祭祀方面也與中原不同?”一名大臣道,顯然對這一點非常在意。
那可是祖先祭祀啊!
劉徹嫌棄地看了他一眼,覺得這個人好像不太會動腦子:“難道他們不能把祖廟、祭祀的地點都放在行宮之中嗎?”既然基本制度是行朝,那祭祖有什麼難的,把祖廟什麼的也變成一個能夠跟著走的不就行了嗎。
不過,這種到處跑也不是沒有好處,起碼就很方便皇帝視察各地的政務、情況,挑選各地的人才——如果遼朝沒有大規模施行科舉的話;就算施行科舉,到地方上也說不定能夠發現一些有價值的人才。
【皇帝的翰魯朵內各個重要機構隨行的官員應有盡有,這些官員也被稱為“朝官”。】
【而各地的官員屬於地方官,遼朝最終所擁有的五京中的官員,稱為京官,京官只是京官,而不是朝官。某種程度上,京官也已經成為了地方官,只不過級別要高於其他地方官。】
【對於遼朝官員來說,成為扈從行宮的官員,才能叫做“入朝”,而從扈從行宮變成各個京城的官員,則是叫做“出”。】
【而皇帝倘若到達某一京城時,也並不會長期在其中駐留,往往停留時間並不長,就會離開,繼續向各處移動;甚至,有時皇帝到達某一京城後,並不會入住這裡的宮殿,而是依舊住在廬帳之內。即使入住,這些宮殿也同樣被稱為“行宮”。】
【跟隨皇帝遷徙的行宮部落,基本上依舊以部族廬帳的形勢存在,駐紮在城外;
各個官署同樣如此,除去一些在城內設有留守司衙的官署可能會入駐城內的府署外,其餘官署並不進城,而是依舊駐紮在城外處理事務。】
————
————
耶律阮暫時是不會想到自己被這些貴族們乾脆利落地幹掉的……
雖然部落時期部族夷離堇被殺的例子不算稀奇,但建國後比較和平;就連耶律倍和耶律德光爭位失敗都沒有被殺。所以他是不會想到自己會有直接被人從物理上消滅的風險的,就算有,也是在戰場上戰死、或者一些厭惡遼朝的人刺殺……
而且他也覺得自己對自己行宮的掌控已經足夠能夠保證自己的安全。
關於遼朝的行朝制度非常複雜,包含內容很多,但本文就是簡單介紹一下,參考楊若薇《契丹王朝政治軍事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