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燕雲後續 (第2/3頁)
今天有貓了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的——至少在現在看來頗為獨特的經濟形態,既不是向匈奴那種遊牧民族的純粹畜牧經濟,也不是傳統中原王朝中獨佔鰲頭的農業經濟。
雙軌制度嗎……
契丹本屬遊牧,而他們又沒有完全漢化,草原放牧依舊是核心——那他們的馬匹應當是不會缺乏的,不論質量究竟如何,但數量絕對不會是問題;
而又有大批適合耕種的土地轉為農耕,穩定的糧草來源也有了,起碼可以保證一部分軍隊、戰事的糧草,不管怎麼說,農耕的穩定性還是要比遊牧高一些的。當然,這不排除他們依舊保持著邊征戰邊打草谷的傳統。
劉徹眼睛有點綠了,不是為了別的,還是為了契丹的馬匹——那可都是馬啊!即使質量可能差點,但數量都上去了啊!他大漢要是有那麼多馬……
宋朝,開寶元年。
和他同樣心情的,正是趙匡胤。
大宋缺馬!缺馬啊!
自唐末五代以來,天子蒙塵,各處的馬政早已荒廢,“諸州監牧多廢, 國馬無復孳息”,即使看起來各個朝代互相征伐不休,但實際上,中原的戰馬已經陷入了中斷。
而他作為將領出身,自然知道馬匹的重要性——遼國那邊,騎兵一人三馬,人人皆會騎行射獵,堪稱馬背上的國家,而這也是遼國能夠存在的重要倚仗。可大宋呢?
大宋雖然也有騎兵,但戰馬的數量實在不能說是充裕,就連非戰馬的普通馬匹,都算是緊缺存在。
“不能急,這事兒不能急……”趙匡胤自言自語,讓自己冷靜下來。戰馬培育和擴大可不是短時間的事情,需要的是數代之功,如今,他已經為大宋打下了一個良好的基礎,中央有左右飛龍二院,地方有多處牧馬場所,接下來,就是選好養馬人選,然後交給時間了。
只是,一提到這件事,他就又想到了變成了西夏的定難五州……定難五州決不能丟!不能讓他們獨立出去,大宋不能沒有這塊土地。
【當然,契丹的傳統,遊牧,耶律德光並沒有忽視,也沒有讓其被取代的想法。】
【天顯二年,耶律德光就曾親自視察契丹各處牧群的情況,加之契丹傳統的行朝制度,耶律德光每到一處,自然就會了解各處的政治經濟情況,其中就包括當地部族的牧群。】
【此外,作為完善契丹制度的皇帝,畜牧制度同樣在完善之列。耶律德光設立了專門負責管理國有畜群的群牧官,負責各個牧群的發展。】
【而契丹人也依舊重視畜牧,從這之中延伸的就是對騎馬射獵技能的重視,“契丹舊俗,其富以馬,其強以兵。縱馬於野,弛兵於民。”即使對於農業的重視程度提升,又有大量漢人加入,契丹也並不曾改變對騎射技能的態度,就連后妃都“長於射御,軍旅田獵,未嘗不從”。
事實上,很多加入契丹的漢人士族,同樣開始重視騎射,將之視為基礎技能。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遼國滅亡。】
【這種情況,和後來的一些非漢人王朝有所不同。】
【當然,獲得燕雲,給耶律德光、契丹帶來的好處並不止於此。】
【比如鹽。契丹先前的鹽來源並不多,雖然尚且夠用,但也並不充裕。而獲得燕雲地區後,“始得河間煮海之利”,於是先是在香河縣設立榷鹽院,其後更是發展成為遼朝的主要產鹽地,“五京計司各以其地領之”。】
明朝,洪武年間。
朱棣道:“有遼一代,確實對燕雲地區的恢復和發展起到了很大作用,但是契丹到底對漢人並非平等。”不可否認,在當時戰火連天的環境下,耶律德光和契丹保護住了燕雲地區,也對燕雲地區採取“因俗而治”的方針,並沒有強迫漢人,沒有制定什麼幾等人種。
但是,雖然政治制度上確實不曾強迫改變、歧視漢人,但從刑罰、政治等各方面來看,漢人終究是被歧視的一方。
“沒辦法,那畢竟是契丹人的王朝,”朱樉嘆道,雖然除了元朝,遼金基本上都沒有直接制定什麼歧視漢人的政策,但到底並不能把漢人當做政治核心——漢化也不行。遼朝還好,南北官制保證了平穩、緩和了矛盾,金朝,可就是漢化太過激進……
皇子們窸窸窣窣竊竊私語了一陣,隨後發現自己爹在那邊好像並沒有怎麼關注這邊,不由有些奇怪。
朱元璋自從知道他創下的大明滅亡之後,繼任的居然是一個異族王朝,心中就始終沉甸甸地懸著一塊石頭。
此時,看到那句“後來的一些非漢人王朝”,他就不受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