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科舉錄取 (第3/3頁)
今天有貓了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今的科舉制度。
宋朝,開寶元年。
趙匡胤吩咐身邊侍從將這些關於科舉制度創新的要點一一記下,畢竟他大宋早已決意大力推行科舉制度,他本人也一直在舉行科舉,這些新制度眼下就可以紛紛施行,不存在什麼阻力。
不像唐時,尚有勢力龐大的世家貴族,對科舉的推廣加以阻撓。
接著,他又注意到了一句話——“東華門外以狀元唱出者乃好兒!”
這看似是在讚美科舉士子,但一個“乃好兒”的定論,似乎又有些許不妥。韓琦必然是一個科舉出身之人,但那狄青又是何人?
明朝,洪武年。
朱元璋稱帝建國後,也沒有落下科舉。雖然在場的心腹重臣們目前仍有不少是老臣出身,但他們家中也有子侄參與科舉、獲得官身,自是對科舉持有肯定態度。
何況,經過兩宋數百年的科舉制度、文官統治,到了如今,科舉彷彿已經成為了一件天經地義的事情,既然天經地義,那又有什麼可疑問的?
也是由此,不少人對於趙光義的態度轉變不少:“宋太宗雖於邊事不利,但確實完善科舉,此事功在千秋……”
皇子們對此倒是沒有大臣們那麼大的感觸,畢竟他們又不會參加科舉。
朱標道:“但是不管如何,宋太宗對科舉各方面制度的完善,確實為朝廷大大增加了選拔人才的渠道、數量和便利性,這對於我們大明也是有利的。”
唐朝,貞觀三年。
“賜宴,迴避,唱名,鎖院,糊名……”李世民細數著趙光義的幾個創舉,與唐朝的現狀相對比,打算看看有幾個能夠直接、或者稍加改變後運用到唐朝科舉上。
房玄齡和杜如晦對視一眼,進言道:“陛下,臣以為……糊名,恐怕有些困難。”賜宴唱名自不用說,這種榮譽性的內容加上不算麻煩;迴避和鎖院,雖然有些困難,但也不是不能推行下去。可是糊名一事,大約會很艱難。
畢竟,就算迴避、鎖院了,但只要名字不糊,那世族子弟的錄取不還是十拿九穩嗎?
至於賜宴和唱名,雖然是為了提高這些理論上是從基層上來的科舉士子的地位,但按照唐朝的現狀,參加科舉的也大多是有些家底的子弟們,地位提升就提升了唄。
李世民眉頭緊皺,他也想到了這個問題,但對於世家的分化消滅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夠完成的事情。
他提起了趙光義另一個至關重要的舉動:“宋太宗的科舉錄取人數很多。”
其實何止是很多,和隋唐時期相比,單單一個進士科都可謂是翻了數倍。
“進士科顧名思義,那諸位覺得諸科和特奏名又是何種科舉名目?”
杜如晦道:“我大唐的諸科是指科舉的所有科目,但宋朝應當有所改變,神蹟先前把進士科單獨列出,那諸科或許就是除了進士科以外的科目總稱。特奏名……用到了特字,或許,是特許出身?”
其他人都比較贊同這個推論,邏輯很通順。
殿內李世民和明白唐朝情況的人都有幾分遺憾,畢竟,宋朝的文官統治是建立在趙光義開始大幅錄取士子的基礎上,可是他們大唐,想要大幅提升科舉錄取人數也並非一件易事。或者說,想要大量的非世族出身的科舉士子並不容易。
而沒有足夠的備用人手,一切都是空談。
————————————
————————————
諸科:北宋時對科舉考試常科中除進士科以外的九經﹑五經﹑開元禮﹑三史﹑三禮﹑三傳﹑學究﹑明法等其他科目的總稱。
特奏名:考進士多次不中者,另造冊上奏,經許可附試,特賜本科出身,叫“特奏名”。
省試:宋朝科舉中的一部分。宋朝科考分為三級:解試(州試)、省試(由禮部舉行)和殿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