蠍子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的合唱:
“紅巖上紅梅開,千里冰霜腳下踩。三九嚴寒何所懼,一片丹心向陽開……”
總理喜歡民族歌曲,自然也喜歡京劇及各種地方戲劇,喜歡看各種國產影片。
對於戲劇,我曾問過周思來:“總理,你喜歡京劇還是喜歡越劇?”
總理說:“都喜歡。”
我問:“比較起來,更喜歡哪一個?”
總理一笑:“比較起來我更喜歡話劇。我在南開學校讀書時,演過話劇。那時學校還不夠解放,男女分校,我們演劇沒有女角,就由我來扮……我們演得很成功。”
總理天天看報紙,天天必看各劇場的節目預告。無論哪一天,你隨便問總理:“今天吉祥劇院演什麼戲?”總理肯定可以馬上告訴你。
有一次我問:“總理,你看那些劇場節目預告幹什麼?”
總理笑著嘆口氣:“看戲是享受,想戲也是一種享受呢。”
我含笑作一個總結:“很少有總理沒看過的戲,也很少有總理看完全場的戲。”
總理聽罷哈哈大笑,頻頻點頭。因為我這一句話道出了實情。總理酷愛看戲,沒有什麼戲不想看,但他“官身不由己”,想看也看不完,太忙了。或者晚到;看個尾巴,或者早到,看個開頭就馬上要趕去參加會,有頭有尾地看完一場戲實在太少,有數的幾場而已。
有的老同志說我有辦法叫總理休息,其實這辦法就是“假公濟私”,“投其所好”。
什麼是“假公濟私”?就是把休息和工作搞得界線不分。凡有新電影,新戲劇出來,我們總要找出各種理由原因,安排總理去審查新片新劇,並且儘量“上綱上線”,說這是對文藝工作者是否關心、重視、支援的大問題,說作者和演員如何如何已經準備聽取總理的意見,如果不去看就會挫傷文藝工作者的積極性,甚至是不利於黨的知識分子政策云云。
這樣一來,總理就不審查也得審查,不休息也得休息幾個小時了。
所謂“投其所好”,就是按照總理對休息的解釋,滿足他的那種“休息”。比如把作者、演員請到家裡來,同總理一起吃頓飯,聊聊天;自然是聊戲,聊演員的生活。這樣聚會一次,解決了劇團的問題,也達到了讓總理休息一下之目的。
讀小說對總理也是一種很好的休息和娛樂。總理早在剛剛結束童年步入少年時,就讀完了《三國演義》、《水滸》等古典名著。他曾對我說:“讀小說和辦公,用的不是一個腦子;辦公辦累了,看看閒書也是休息。”
總理看電影看戲看小說的故事很多,特別是文藝界人士寫過許多回憶文章。我這裡只想講兩件事,說明我們的總理,即便休息娛樂,也保持著鮮明頑強的民族性。這對於剛剛結束殖民地、半殖民地命運的中國人民來說,是尤其重要的。
記得1950年1月20日,我跟隨總理趕赴莫斯科,參加與蘇聯的談判時,中蘇正號稱“磐石般的團結”,也就是鐵板一塊了。像我們這一層的人,單純熱情,一說蘇聯老大哥,那就一切光明,一切友好。記得那時斯大林的威望不得了,只要喊起他的名字,人們就可以前仆後繼,不惜任何犧牲地衝鋒向前。他在蘇聯人心目中是神,在中國人心目中也是神。但是,毛澤東與周思來與我們的心態顯然不同,思考問題遠不在一個層次一個水平線上。
毛澤東只跟斯大林談,不參加與莫洛托夫,維辛斯基等人的會談。這與其他任何社會主義國家都不同,是第一個當仁不讓地把自己放在與斯大林完全平等的位置上。
斯大林在二次世界大戰中所建立的崇高威望,使他原有的大國沙文主義表現更突出了些。毛澤東到莫斯科,離莫斯科,斯大林都沒參加迎送。這樣的結局毛澤東是不能接受的,他那強烈而鮮明的個性,使他當面向斯大林提出請求,堅持讓斯大林去自己所指定的地點參加中國舉辦的答謝宴會。斯大林說他從來沒有出去到別人確定的飯店去赴宴。毛澤東堅持斯大林應該給自己一個例外。
結果,斯大林第一次屈從了別人的意志,這個人就是毛澤東。記得周恩來為此十分興奮,對宴會作了許多具體指導。我至今鮮明地記得那天的氣氛:歡快、隆重、莊嚴。來賓非常多,有各國大使和蘇聯的高階將領及部長們。
顯然,這些部長、高階將領、大使們也是輕易見不到斯大林,都激動得不能自己,焦急盼望著能看一眼斯大林。
在一片喧騰中,我記得最清楚的是大使們議論中的兩句話:
“斯大林與毛澤東相見,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