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他三七二十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得不去做一些自己不應該做的事情。但如果想要破除現實強加給自己的束縛,那麼就必須要逆轉自己的思維,改變自己的思想。
我微微笑了下,旋即又說:“其實,在禽獸的世界裡,往往只有生存與利益,並沒有絲毫道德可言;而人卻不同,通常有德之人即便是你對他不好,他也一樣會以德報怨;所以,我將「德」理解為「心態」,即「人在面對外在事物變化時內心的態度」。”
“在我家鄉有一句俗話,叫做「心態是第一」,而《素書》裡也有一句話,叫作「先莫先於修德」;這說明古人在很早以前,就已經意識到了「心態」的重要xìng,因而才會有「修身先修心」的觀點;那麼修心修的是什麼?修的正是一個「德」字。”
劉協不禁釋然道:“噢,難怪孔聖人要倡導為人應要先有「德」,而後方可稱之為人。”
我點點頭說:“沒錯;說起來,孔子領悟的道理還是比較正確的,只是他無法用語言和文字更jīng確通俗地表達出來,以至於在一些人看來那只是一些膚淺的道理而已。”
“哦。”劉協點了點頭,又問:“那又當如何「修德」呢?”
我回道:“想要修德,首先還得弄清「德」有哪些xìng質?德,主要分兩種情況——美德與偽德;所謂「美德」,即「不帶有任何目的的行善」,所謂「偽德」,則指「夾雜著個人私心的善行」;做為一個求知上進的人,應當要懂得如何用自己的「是非觀」來分辯,什麼樣的行為是美德,什麼樣的行為又是偽德,只有這樣我們才不會在對與錯之間迷茫。”
何太后不禁點頭說:“嗯,聽你這樣一說,哀家頓覺豁然開朗。”
劉協不禁也道:“是啊,自古以來,還不曾有一人能將世間大道說的這般通透,彷彿只要是人便可以理解一般。”
我笑笑說:“道理本來就是要讓人越聽越明白才好。”
二人點了點頭,何太后不禁又問:“那什麼又是「仁」呢?”
我回道:“當年,孔子除了倡導一個「德」字以外,還推行一個「仁」字;所謂「仁者愛人」,這話還是有道理的,但卻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夠做到的;因為人的內心都有其自私的一面,因而孔子只將「仁」單純地理解為「愛人」,就顯得有些一廂情願了;屈原曾說「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所以,我將「仁」理解為「修養」。”
“所謂「修養」,即「修煉涵養」;其引申含義就是「為了讓自己做到不去傷害他人,而不斷的修煉自己的涵養,亦即一個肯為了善待他人而改變自己的人,就是一個仁者」;說白了,如果你能夠不去傷害別人,那麼你就算是一個「善人」,如果你能夠主動去善待別人,那麼你就是一個「仁者」。”
“原來如此。”二人點了點頭,表示明白。
“所謂「義」,我將之理解為「品格」;想必有些人能明白這樣一個道理,凡是重大義之人,其品行都是剛正不阿的;一個「義」字不僅包含了不阿的品行,還包含了高尚的人格;比如你們常說的忠君、孝順、愛人,這其實都是一種「義」的體現;試想一下,如果你對國君不守義,你會忠誠於他嗎?對父母不守義,你會孝順他們嗎?對子女不守義,你會愛護他們嗎?很顯然不可能會的。”
“至於,人為什麼會需要「義」這種品格呢?因為世人如果都無義的話,那麼這個世道必然會紛亂不堪;只因無義之人通常都是一些自私自利的人,而自私的人又總是會為了自身的利益與他人爭鬥不止;所以,無義之人一旦多了起來,這個世道就會紛亂不堪了。”
“那如何才算作是「有義」呢?”劉協不禁又很是好奇地問。
我微笑著回道:“很簡單,一個具有上進心、責任心、擔當心的人,就是「有義之人」。”
“哦,我明白了。”劉協釋然地點了點頭。一旁的何太后也點了點頭,表示認同。
我看了看二人,旋即又接著說:“最後,咱們再來說一說「禮」字的含義;所謂「禮」,我將之理解為「素質」,其具體表現在於「尊重他人」,即「不輕易將自己的意志強加在他人的身上」;正如,孔子也曾說過「己所不yù勿施於人」,就是這麼一個道理;而要尊重的這些人裡面,同樣也包括自己的父母、伴侶、子女。”
“其實,也可以試想一下,如果這世上每個人都能做好為人應該做的本份,每個人都不必強迫別人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並且人人都能夠團結友愛、互幫互助,那我們的國家與民族是否就會越來越文明、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