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受約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庭。據英國《 太陽報 》和《 週日鏡報 》爆料說,有一名身為跆拳道冠軍的男性“受害者”,當他知道自己在真人秀裡的約會物件在“生理上”還是男人的時候,渾身上下只剩下了一種感覺:非常噁心。只想賞她一巴掌或踹她一腳,只是當時他因為實在太震驚而下不了手。
此外,“受害者”中竟然有一名20出頭的“伊拉克戰爭英雄”。這位姓名保密的參賽者,不但是首批攻入伊拉克的軍人,更在戰場上英勇負傷。一名軍界人士指出:“這對他來說太丟臉了,他可能要花一段時間才有辦法平復。”
以分辨男女為智力競賽的電視節目,不獨英國Sky One的《 哈啦米莉安 》,美國TBS在這一季也推出了一檔名叫“He’s a lady”的真人秀,內容是讓一組男人經過短期惡補( 包括接受Super model們手把手的輔導 ),拔毛化裝之後以女裝登場,再由觀眾評選哪一個最像女人,最終勝出主可贏得獎金25萬美元——主辦方保證,參賽的猛男們每一個都有著正常的性取向。
當然,“有著正常的性取向”的更準確的表達似乎應該是“在參賽之前有著正常的性取向”。因有參賽者在生平第一次化裝成女人之後,盯著鏡子裡“絕色”的自己,連聲驚呼:“Oh, My God,I am hot!”
既然事情已經hot到了這種地步,為了造福所有“後知後覺”的男性,英國《 太陽報 》特地列出一些“分辨雌雄”的小貼士:
第一,首先,檢查( 對方的 )喉結。“她”如果有喉結,聲音還低沉得像鵝叫,最好小心為上。
第二,如果她在解開胸罩的扣扭時,花了五分鐘還搞不定,甚至還要你施以援手,“她”的性別就十分值得商榷。
第三,嘗試要“她”幫你停車,如果“她”不小心刮到車子,接著便是一場梨花帶雨,恭喜你,這定是位貨真價實的美嬌娘。
第四,故意製造一場口角,如果“她”緊咬著你的最後一句話不放,那麼也不用著去懷疑她的性別。
第五,臨床階段,如果“她”寬懷大度地安慰你說“尺寸並不重要”,你最好立馬開溜。
此五法好是好,惟一令人望而卻步的,是準不準非得親身“試了”才知道。現實社會如此,虛擬空間裡的情況則是為險惡。在網路上與一臺素昧平生的、沒有語音及攝影裝置的遠端計算器,或一個未曾謀面的、關閉了攝影和語音裝置的線上使用者的交往策略中,如何偵測出對方的性別,在不可能單擊QQ頭像上的“屬性”就能確定該頭像之真實屬“性”之前,是比網速更為困擾的問題。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居性叵測(2)
網路以外,性別間的互相認定充其量只能是種條件反射,甚至連普通社交禮儀也不算,一旦上了網路,就上升為一個關乎居心和誠信的道德問題,多少帶有陰謀的意味。這道技術天塹一方面令上網者得以在書寫的層面上獲得性別轉換帶來的異樣經驗,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性別感受之中;另一方面,也一定有對稱的一方會因此而萬般無奈,甚至開始懷疑人生。
就“男女大防”而言,在虛擬的社群裡,男女間最大的問題卻是防守難,反擊難,由防守轉入反擊更難,在每一個“安能辨爾是雌雄”的焦慮關頭,我的耳邊就會響起張翼德雷鳴般的怒吼:“戰又不戰,退又不退,卻是何故?!”
走不完紅男綠女,看不盡人海沉浮,20年彈指一揮,男還是男,女還是女,大閘蟹雖不如從前好吃,近觀其腹,也還是該尖的尖,該圓的圓,挑起來並不比過去費力。人非蟹,但社會對於人類性別的標識和判斷,卻呈現出越來越簡明扼要的符號法則,講求效率,這正是防守反擊的要點。GG和MM,是“哥哥”和“妹妹”的漢語拼音縮略,無論年齡,直指性別;洗手間也不“男”不“女”,改行比象形文字還要象形的菸斗,高跟鞋,長褲或短裙。除了生、旦臉譜,這種搶在全球化真正殺到之前免陷非漢語如廁者於不義不法的舉措固然是未雨綢繆,卻有可能對本已危機四伏混亂的符號體系形成進一步的破壞,近來我見到一個嘴上叼著菸斗的人就會忍不住地聯想到公廁,不知算不算一種不祥的跡象。
當符號像常識一樣不再可靠,什麼是檢驗男女的惟一科學的標準?國際性體育競技大會的組織機構會告訴你,為了保證賽事在公平的原則下進行,即好男不與女鬥,好女不與男爭,自稱是男是女,看起來像女或者像男,都不行,這個你說了不算,要刮你一小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