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火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問殿下,莫非身體不適嗎?”
“身體很好,絕無病症。”
“那麼………太子,為人君者,勤奮當頭。既無病症,就該按時受課。下次不能再來晚了。”
“是。不過,不過……”
“殿下,你定有什麼心事吧?’
“這……父皇本來不讓聲張。您既是尊師.我便實言奉告。近幾天來,皇太后患病不起,今日尤為加重。從早到午,昏迷不醒。我是皇長孫,奉命守在祖母身邊,所以讀書來遲。”
“這……請殿下練習大楷吧。”呂蒙正再不敢多問。
原來,杜皇太后與歷朝皇太后不同,她出身名門,母親又是丞相女,所以知書識禮,很有文墨。尤其在五代動亂時,她領著兒子千里尋夫,曾為趙宋江山做過很大貢獻。兒子當了開國皇帝。感激母親,自然又對她十分敬重。為此,杜皇太后恃才恃功,常常參預國政。皇帝的一些重大決策,甚至由她來制定。這些內幕,朝廷重臣是知道的。她的生死,會直接影響到國政.呂蒙正是個明白人,這麼大的事體,自己還是少問為妙。
第二天,聖旨傳下:皇太后殯夭,全國舉哀。並要求王公大臣為皇太后參靈弔孝。
大臣自不必說,凡是一品以上的,多數聚集在京都。至於王爵,全國只有五位:東平王高懷德雖在抱病。仍來參加岳母的喪禮。汝南王鄭印更沒說的了,年輕力壯,幾乎夜夜守靈。襄理王趙光義,贊理王趙光美是皇太后的親兒子,再加金鞭公呼延贊,雖是公爵不是王,也算皇太后的乾兒殿下,這三位理所當然的要盡人子之勞。至於皇太后的長兄、寶國公杜天松,雖說年過七旬,也掙扎著來弔孝。唯一缺席的只有雲南王柴宗訓了。據趙匡胤估計,他未必能來參靈。
其實,柴宗訓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