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火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韓昌,你彆著急,別上火,上回我找了一點你的便宜,那是咱倆有緣,跟你開個小玩笑。今天我來,可是跟你談正經事的。沒談正事之前,我先告訴你我是誰?跟你說呀,我是八岔山大寨主,姓孟名良,人送外號火神爺,上次問營進去,主要是想看看佘太君,知道佘太君是誰嗎?那是我的老盟娘,我和中原的名將楊延昭是盟兄弟,我這個人呢重義氣,聽說老太君被困,所以我特地來探望探望她老人家,上次探完了,託我辦了點事兒,這回還得耍借您的營中之路一過,不知韓元帥能否賞個臉哪?”
韓昌說: “想過去不難,除非勝了本帥手中的託天鋼叉!”譁稜一抖鋼叉,叉盤震響。
孟良說: “韓元帥,勝你的叉我哪能行啊!我沒那么大本事。這樣吧,我有一件家傳之寶。”說著話,把這火葫蘆轉到口朝前啦,韓昌、還有兩旁陪著他的都督們,誰也沒見過這玩意兒,只覺得這葫蘆不小,挺新奇。
孟良說: “這葫蘆是我們家的祖傳至寶,往葫蘆底上拍三掌,可以從口裡飛出來一百零八隻金絲鳥,這鳥會飛會叫,叫的十分好聽,你要沒吃飯.一聽鳥叫馬上就不餓啦!你要想水喝,一聽鳥叫馬上就不渴啦!你要是想讓鳥回來,往葫蘆口上拍三下,這些鳥不用招喚都自個吱吱地往裡飛。這件東西我送給韓元帥作為讓路的酬謝,你看怎麼樣?韓元帥大概不信我說的話,那不要緊.咱們當場就可以試驗,你瞧我這個金絲鳥葫蘆是不是真的。”
孟良一邊說著一邊就開啟了葫蘆蓋兒,葫蘆口對準韓昌……
韓昌與他身旁的幾位都督被孟良方才這一番繪聲繪色的話語說的不知真假,他們倒真想看看那葫蘆裡是否能飛出什麼鳥來,或者是別的什麼求西,可他們萬沒想到那裡邊能往外飛火球。孟良見他們已被領上了道兒,猛地螺葫蘆底嘭、嘭、嘭!拍了三掌,三個火球突然照韓昌面前射出,韓昌一驚.慌亂中往旁邊一閃,躲過了迎面來的一個,沒躲過後邊來的兩個,一個打在韓昌的前胸,一個打在韓昌的馬鞍鞽上,韓昌用胳膊一劃拉胸前這火球,燃燒的硫磺火球掉落馬背擴散成一片,與鞍鞽前的那火球連在一引,引著了馬鬃,那馬驚的豎起前蹄,差點把韓昌掀下馬來,兩旁幾位都督忙著給元帥撲打火……這裡沒忙出頭緒,忽然韓昌身後的一位都督救落馬下,原來韓昌躲過的第一個火球也有著落——落在了他身後一位都督頭盔上,這位都督自己胡亂劃拉,竟連燃了頭髮,別人都去關照元帥,他只好自力更生,栽下馬來頭頂地滅火……
在韓昌等人一片忙亂之時,孟良早巳馳馬而過,衝入遼營,擺動大斧衝殺過去。等到韓昌撲滅了火隨後追趕之時,孟良已經穿營而過了。
孟良來到平城城下,又叫城門。門軍見又是那人迴轉,急忙報與佘太君得知。佘太君登城觀望,孟良忙說:“老盟娘,盟兒已把令箭拿來丁,這回不但有令箭,還有我六哥楊延昭的書信在此,請盟娘速速開城門放我進去。”
老太君命人把一個小筐用繩子系下,告訴孟良說:“你且把令箭、書信放入筐中,待我觀看之後再給你開城。”
孟良心想,這老太太夠謹慎的,滴水不漏,橫草不過。孟良把令箭與書信取出放在筐內說: “老盟娘,您可得快點看,時間耽誤民了韓昌追過來,那可就麻煩了。”
宋軍把小筐提到城上,取過誇箭空與佘太君,佘太君見令箭是真,又開啟書信觀瞧……這書信是楊延昭呈給老母的一片孝敬之心,其中也談到他如何詐死不成,被寇準訪出掛帥出征的過程,更談及與孟良、焦讚的結識……
佘太君看完書信,心中大喜,忙叫軍卒速速開城,把孟良迎進城來。在城中臨時的帥堂上孟良與佘太君見禮,佘太君又給他引見了楊門諸位女將以及邊關眾將。太君從孟良的口中又瞭解了援軍到此的詳情,最後決定,明夜三更天,信炮為令,裡應外合突破重圍與遼軍決戰。
佘太君寫了一封簡訊封好交與孟良說: “你三闖敵營,已十分疲憊,用飯後,好好休息一夜,明日凌晨再闖營出去,我派幾名將軍護送於你。”
孟良說: “老盟娘,飯我得吃,覺可不能睡,一是楊元帥急著等城內的訊息,二是那遼國的韓昌對我三闖他的大營恨入骨髓,他料定我不會再四闖大營,不過兵家有話,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打仗就得冷不防,他料我不闖,我偏要闖,您還不用派人送我,您派人一送,這會引起韓昌的警覺,他會聯想到會不會援軍刊此,他若是嚴加防備會對我們明夜突圍大為不利,如若還是我單人闖出呢?他還會以為我真的就